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论苏轼诗歌对刘禹锡的接受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8-11页
第一章 苏轼诗歌接受刘禹锡的具体体现第11-33页
    第一节 对刘禹锡的评价第11-13页
    第二节 诗歌题材的仿效第13-23页
        一、政治讽刺诗第13-18页
        二、民歌竹枝词第18-21页
        三、金陵怀古诗第21-23页
    第三节 诗歌技巧、语言的仿效第23-30页
    第四节 接受特点:众类皆学、至老不衰第30-33页
第二章 苏轼诗歌学刘的接受基础第33-45页
    第一节 客观条件第33-40页
    第二节 主观因素第40-45页
第三章 苏轼诗歌对刘禹锡的继承与发展第45-50页
    第一节 开创竹枝词咏史之先河第45-47页
    第二节 重塑“刘郎”形象——“俟时志坚”到“超然物外”第47-50页
第四章 苏轼诗歌接受刘禹锡的意义第50-57页
    第一节 促成了苏轼诗歌的“骂格”第50-54页
    第二节 推动了宋代文人学刘高潮第54-57页
结语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4页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吴则礼及其诗歌研究
下一篇:明代金陵青溪社与江左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