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1.1 引言 | 第14页 |
1.2 螺旋聚合物及聚异腈概述 | 第14-18页 |
1.2.1 螺旋聚合物概述 | 第14-17页 |
1.2.2 螺旋聚异腈概述 | 第17-18页 |
1.3 光学活性螺旋聚异腈 | 第18-19页 |
1.4 对映体选择性聚合概述 | 第19页 |
1.5 嵌段共聚物概述 | 第19-20页 |
1.6 本论文设计思想和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光学活性螺旋聚异腈的合成 | 第22-37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2-27页 |
2.2.1 试剂和仪器 | 第22页 |
2.2.2 非手性Pd(Ⅱ)配合物的合成 | 第22-23页 |
2.2.3 双膦配体Wei-Phos的合成 | 第23页 |
2.2.4 苯异腈单体的合成 | 第23-25页 |
2.2.5 非手性Pd(Ⅰ)配合物聚合苯异腈单体2 | 第25页 |
2.2.6 手性Pd(Ⅱ)配合物聚合苯异腈单体 | 第25-27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7-36页 |
2.3.1 溶剂诱导光学活性螺旋聚异腈的研究 | 第27-29页 |
2.3.2 手性Pd(Ⅱ)配合物的配制及表征 | 第29-30页 |
2.3.3 手性Pd(Ⅱ)配合物引发异腈单体聚合的“可控/活性”研究 | 第30-32页 |
2.3.4 外消旋异腈单体的对映体选择性聚合研究 | 第32-34页 |
2.3.5 纯手性异腈单体的对映体选择性聚合研究 | 第34-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双官能团钯引发剂制备嵌段共聚物 | 第37-51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42页 |
3.2.1 试剂和仪器 | 第37页 |
3.2.2 PBiB-Pd(Ⅱ)引发剂的合成 | 第37-38页 |
3.2.3 引发剂PBiB-Pd(Ⅱ)引发乙烯基单体和异腈单体的聚合 | 第38-40页 |
3.2.4 嵌段共聚物poly(2a_(60)-3a_(30))的合成 | 第40-41页 |
3.2.5 嵌段共聚物的一锅法合成 | 第41页 |
3.2.6 嵌段共聚物的动力学研究 | 第41-42页 |
3.2.7 核交联星形共聚物的合成 | 第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0页 |
3.3.1 PBiB-Pd(Ⅱ)配合物的表征 | 第42-43页 |
3.3.2 PBiB-Pd(Ⅱ)引发聚合苯异腈单体的研究 | 第43-45页 |
3.3.3 PBiB-Pd(Ⅱ)引发乙烯基单体ATRP聚合的研究 | 第45页 |
3.3.4 嵌段共聚物poly(2a_(60)-3a_(30))的合成研究 | 第45-47页 |
3.3.5 嵌段共聚物poly(2a_(60)-3a_(30))聚合动力学研究 | 第47-49页 |
3.3.6 星形核交联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第49-5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论文总结与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附录: 部分化合物的核磁和FT-IR | 第58-63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