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荧光生物传感器 | 第10-18页 |
1.1.1 荧光生物传感器的要述 | 第10-11页 |
1.1.2 荧光生物传感器的分类 | 第11-18页 |
1.1.2.1 荧光适体传感器 | 第11-13页 |
1.1.2.2 荧光核酸传感器 | 第13-15页 |
1.1.2.3 荧光免疫传感器 | 第15-16页 |
1.1.2.4 荧光细胞传感器 | 第16-18页 |
1.2 荧光生物传感器的信号放大策略 | 第18-25页 |
1.2.1 基于酶的信号放大技术 | 第19-22页 |
1.2.2 基于toehold介导的链置换生物放大技术 | 第22-25页 |
1.3 本文研究思路 | 第25-28页 |
第二章 位阻抑制DNA链置换策略用于均相检测人血清抗体 | 第28-36页 |
2.1 前言 | 第28-29页 |
2.2 试验部分 | 第29-30页 |
2.2.1 材料及试剂 | 第29页 |
2.2.2 制备缀合了AFP抗体的CP探针(Anti-AFP-CP) | 第29页 |
2.2.3 地高辛抗体的荧光检测程序 | 第29-30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0-34页 |
2.3.1 地高辛抗体检测系统的原理图 | 第30-31页 |
2.3.2 地高辛抗体检测系统的可行性探究 | 第31-32页 |
2.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32页 |
2.3.4 传感器灵敏度的探究 | 第32-33页 |
2.3.5 传感器选择性的探究 | 第33页 |
2.3.6 传感器体系的实际样品分析 | 第33-34页 |
2.4 结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靶向驱动的适配体信标构象变化用于双重放大检测ATP | 第36-44页 |
3.1 前言 | 第36-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3.2.1 试剂和材料 | 第37页 |
3.2.2 ATP的荧光检测程序 | 第37-38页 |
3.2.3 天然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 第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3.3.1 方案的设计原理 | 第38-39页 |
3.3.2 ATP检测体系的可行性探究 | 第39-40页 |
3.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0页 |
3.3.4 传感器灵敏度的探究 | 第40-41页 |
3.3.5 传感器选择性的探究 | 第41-42页 |
3.3.6 传感器体系的实际样品分析 | 第42页 |
3.4 结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双输入分子逻辑电路用于同时检测多种microRNA | 第44-54页 |
4.1 前言 | 第44-4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5-47页 |
4.2.1 试剂和材料 | 第45-46页 |
4.2.2 MiRNA的荧光检测程序 | 第46页 |
4.2.3 细胞培养和细胞裂解液的制备 | 第46-4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7-52页 |
4.3.1 MiRNA检测系统的原理图 | 第47-48页 |
4.3.2 双输入分子逻辑电路传感平台的可行性探究 | 第48页 |
4.3.3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8-49页 |
4.3.4 AND逻辑门的构建 | 第49-50页 |
4.3.5 INHIBIT逻辑门的构建 | 第50页 |
4.3.6 AND逻辑门电路在检测miRNA中的应用 | 第50-51页 |
4.3.7 该传感体系的选择性研究 | 第51页 |
4.3.8 传感器体系的实际样品分析 | 第51-52页 |
4.4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4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