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1.1 荧光技术的简介 | 第11-13页 |
1.1.1 荧光产生的必要条件 | 第11页 |
1.1.2 影响荧光的主要因素 | 第11-13页 |
1.2 常用的荧光染料 | 第13-19页 |
1.2.1 香豆素类 | 第13-14页 |
1.2.2 萘二酰亚胺类 | 第14-15页 |
1.2.3 BODIPY类 | 第15-16页 |
1.2.4 菁染料类 | 第16页 |
1.2.5 荧光素类 | 第16-17页 |
1.2.6 罗丹明类 | 第17-19页 |
1.3 荧光化学传感器 | 第19-25页 |
1.3.1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 | 第19-20页 |
1.3.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 | 第20-21页 |
1.3.3 荧光能量共振转移(FRET) | 第21-22页 |
1.3.4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 | 第22页 |
1.3.5 化学反应 | 第22-23页 |
1.3.6 C=N异构化机制受阻 | 第23页 |
1.3.7 修饰羟基活性基团的荧光探针 | 第23-25页 |
1.4 本论文的选题及研究内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聚集诱导发光的香豆素硼染料的合成及生物应用 | 第27-42页 |
2.1 绪论 | 第27-28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8-31页 |
2.2.1 试剂与仪器 | 第28-29页 |
2.2.2 细胞成像 | 第29页 |
2.2.3 光稳定性实验 | 第29页 |
2.2.4 细胞暗毒性 | 第29页 |
2.2.5 染料的合成与表征 | 第29-3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1-41页 |
2.3.1 3a、3b、HBN和MBN光谱的研究 | 第31-33页 |
2.3.2 HBN和MBN在聚集态下的光物理性质 | 第33-38页 |
2.3.3 HBN和MBN在生物成像方面的应用 | 第38-39页 |
2.3.4 HBN和MBN光稳定性和细胞毒性 | 第39-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新型氧杂蒽染料的合成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 第42-59页 |
3.1 绪论 | 第42-4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4-47页 |
3.2.1 试剂与仪器 | 第44-45页 |
3.2.2 溶液的配制 | 第45页 |
3.2.3 激光共聚焦成像 | 第45页 |
3.2.4 光稳定性实验 | 第45页 |
3.2.5 细胞毒性实验 | 第45-46页 |
3.2.6 化合物O-hNR和O-hNRSel的合成 | 第46-47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7-49页 |
3.3.1 O-hNR的单晶结果的解析 | 第47页 |
3.3.2 O-hNR的光物理性质 | 第47-49页 |
3.4 探针O-HNRSEL的结果与讨论 | 第49-54页 |
3.4.1 生成Sec的反应历程 | 第49-50页 |
3.4.2 探针对硒醇的荧光响应 | 第50-51页 |
3.4.3 探针对Sec的选择性评价 | 第51-54页 |
3.5 外加SEC和细胞内的SEC的活细胞成像 | 第54-58页 |
3.5.1 探针的光稳定性 | 第54页 |
3.5.2 探针的毒性(MTT)实验 | 第54-55页 |
3.5.3 活细胞中的荧光成像 | 第55-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新型近红外的罗丹明衍生物类的溶酶体pH荧光探针的合成及应用 | 第59-72页 |
4.1 绪论 | 第59-6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0-62页 |
4.2.1 试剂与仪器 | 第60-61页 |
4.2.2 细胞成像 | 第61页 |
4.2.3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61-6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2-71页 |
4.3.0 Lyso-hNR的pH光谱性质 | 第62-64页 |
4.3.1 Lyso-hNR对酸性pH的特异性反应 | 第64-65页 |
4.3.2 Lyso-hNR在活细胞中的荧光成像 | 第65-70页 |
4.3.3 细胞毒性和光稳定性 | 第70-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90页 |
已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