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6页 |
1 分子谱系地理学 | 第11-12页 |
1.1 分子谱系地理学定义 | 第11-12页 |
1.2 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意义 | 第12页 |
2 版纳鱼螈概况 | 第12-14页 |
2.1 版纳鱼螈简介 | 第12-13页 |
2.2 版纳鱼螈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3 分子谱系地理学和保护遗传学研究中分子标记的选用 | 第14-16页 |
3.1 线粒体DNA标记 | 第14-15页 |
3.2 微卫星DNA标记 | 第15-16页 |
第二章 版纳鱼螈微卫星位点分离和筛选 | 第16-2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6-21页 |
1.1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16页 |
1.1.1 主要仪器 | 第16页 |
1.1.2 主要试剂和材料 | 第16页 |
1.2 样品采集与DNA提取 | 第16-17页 |
1.3 SSR富集文库的构建 | 第17-19页 |
1.3.1 酶切连接反应 | 第17-18页 |
1.3.2 富集微卫星目的片段 | 第18-19页 |
1.4 筛选阳性克隆及测序 | 第19-20页 |
1.4.1 构建重组质粒 | 第19页 |
1.4.2 转化 | 第19-20页 |
1.4.3 蓝白斑筛选及挑选阳性克隆 | 第20页 |
1.4.4 三引物菌落PCR | 第20页 |
1.5 设计引物、初步筛选微卫星位点 | 第20-21页 |
1.6 基因分型和数据分析 | 第21页 |
2 结果 | 第21-28页 |
2.1 DNA提取结果 | 第21-22页 |
2.2 SSR富集文库构建 | 第22-24页 |
2.3 引物扩增和初筛结果 | 第24页 |
2.4 基因分型及位点多态性 | 第24-28页 |
3 总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线粒体和微卫星标记对版纳鱼螈的遗传多样性及谱系地理学研究 | 第29-5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9-32页 |
1.1 样品采集和DNA提取 | 第29-30页 |
1.2 线粒体序列标记Cytb基因的扩增和测序 | 第30页 |
1.2.1 Cytb基因的引物设计 | 第30页 |
1.2.2 Cytb基因的扩增和测序 | 第30页 |
1.3 微卫星基因的扩增和分型 | 第30-31页 |
1.4 数据整理和分析 | 第31-32页 |
1.4.1 数据检查与整理 | 第31页 |
1.4.2 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1页 |
1.4.3 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谱系地理学分析 | 第31-32页 |
1.4.4 种群历史动态分析 | 第32页 |
2 结果 | 第32-47页 |
2.1 样品采集情况 | 第32-34页 |
2.2 线粒体基因扩增和测序结果 | 第34页 |
2.3 微卫星基因扩增和分型结果 | 第34-35页 |
2.4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结果 | 第35-47页 |
2.4.1 种群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35-40页 |
2.4.2 种群遗传结构和分子谱系地理学分析 | 第40-43页 |
2.4.3 种群历史动态分析 | 第43-47页 |
3 讨论 | 第47-50页 |
3.1 版纳鱼螈的遗传多样性 | 第47页 |
3.2 版纳鱼螈的种群结构和种群动态分析 | 第47-49页 |
3.3 版纳鱼螈的保护遗传学分析 | 第49-50页 |
第四章 总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致谢 | 第60-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