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文章的写作路线、创新点及不足 | 第10-11页 |
·文章的写作路线 | 第10页 |
·文章的创新点 | 第10页 |
·文章的不足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第2章 产业内贸易的理论 | 第14-19页 |
·产业内贸易内涵 | 第14页 |
·产业内贸易理论诠释 | 第14-17页 |
·水平差异型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 | 第15-16页 |
·垂直差异型产业内贸易理论模型 | 第16-17页 |
·需求偏好相似论 | 第17页 |
·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方法 | 第17-19页 |
·巴拉萨(Balassa)计量法 | 第17页 |
·格鲁贝尔和劳埃德计量法 | 第17-18页 |
·阿奎诺(Aquino)计量法 | 第18-19页 |
第3章 地震前中日产业内贸易发展概况及影响因素 | 第19-28页 |
·东日本地震前中日产业内贸易发展概况 | 第19-20页 |
·地震前中日贸易的总体特征 | 第20-21页 |
·影响中日产业内贸易发展总量的因素分析 | 第21-24页 |
·国家层面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产业层面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震前中日产业内贸易水平分析 | 第24-28页 |
·制造业 | 第25-26页 |
·农产品 | 第26-28页 |
第4章 震灾后中日贸易概况及变化 | 第28-43页 |
·2011 年中日双边贸易特点 | 第28-32页 |
·震灾对中日产业内贸易影响的过程分析 | 第32-42页 |
·汽车产业 | 第32-36页 |
·电子产业 | 第36-37页 |
·钢材产业 | 第37-39页 |
·农产品 | 第39-40页 |
·海产养殖业 | 第40-41页 |
·旅游业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东日本大地震给中国产业内贸易带来的正效应 | 第43-47页 |
·汽车产业 | 第43页 |
·电子产业 | 第43-44页 |
·机械产业 | 第44页 |
·钢铁业 | 第44页 |
·农业 | 第44-45页 |
·食品行业 | 第45页 |
·旅游行业 | 第45-47页 |
第6章 我国防范和减少巨灾对产业内贸易不利影响的措施和建议 | 第47-50页 |
·提高中国人均 GDP 水平,缩小中日两国收入差距 | 第47页 |
·促进我国企业实施规模经济 | 第47页 |
·提高产品质量,打造高质、品牌产品 | 第47-48页 |
·加强对话,促进两国经贸一体化的发展 | 第48页 |
·改善投资环境,促进日方对华直接投资 | 第48-49页 |
·鼓励我国企业走向日本市场 | 第49页 |
·加强贸易安全问题的建设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附录 1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