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22页 |
1.1 甘蔗与黑穗病互作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1.1.1 黑穗病简介 | 第15页 |
1.1.2 黑穗病对甘蔗的危害 | 第15-16页 |
1.1.3 黑穗病的防治方法 | 第16页 |
1.2 甘蔗黑穗病抗性鉴定与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3 甘蔗与黑穗病菌互作的抗性机制研究 | 第18-19页 |
1.3.1 甘蔗与黑穗病菌互作的形态学抗性 | 第18页 |
1.3.2 甘蔗与黑穗病菌互作的生理生化抗性 | 第18-19页 |
1.4 甘蔗与黑穗病菌互作的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1.5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基于病原菌量与生理生化变化的综合分析评价甘蔗抗黑穗病性 | 第22-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6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3-24页 |
2.1.2 甘蔗黑穗病菌菌株分离及其基因组DNA提取 | 第24页 |
2.1.3 甘蔗黑穗病菌拷贝数检测 | 第24页 |
2.1.4 甘蔗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24-25页 |
2.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 第25-26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1页 |
2.2.1 甘蔗接种后蔗芽中病原菌的量检测 | 第26-27页 |
2.2.2 黑穗病菌胁迫后甘蔗的生理生化响应 | 第27-29页 |
2.2.3 不同甘蔗基因型各生理生化指标与抗病系数的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 | 第29-30页 |
2.2.4 利用隶属函数值和综合评估值评价9个甘蔗基因型的抗病性 | 第30-31页 |
2.3 讨论与小结 | 第31-34页 |
2.3.1 讨论 | 第31-32页 |
2.3.2 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甘蔗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ScAPX的克隆与鉴定 | 第34-46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8页 |
3.1.1 实验材料选取及处理 | 第34-35页 |
3.1.2 甘蔗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测定 | 第35-36页 |
3.1.3 RNA提取和cDNA合成 | 第36页 |
3.1.4 甘蔗APX基因的电子克隆及其cDNA序列的分离 | 第36-37页 |
3.1.5 ScAPX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7页 |
3.1.6 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37-38页 |
3.1.7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38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3.2.1 黑穗病菌胁迫下甘蔗APX酶活性的变化 | 第38-39页 |
3.2.2 甘蔗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ScAPX的克隆 | 第39页 |
3.2.3 甘蔗ScAPX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9-43页 |
3.2.4 ScAPX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43-44页 |
3.3 讨论与小结 | 第44-46页 |
3.3.1 讨论 | 第44-45页 |
3.3.2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甘蔗过氧化物酶基因ScPOD01和ScPOD02的克隆与鉴定 | 第46-64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6-51页 |
4.1.1 实验材料选取及处理 | 第46页 |
4.1.2 DNA、RNA提取与cDNA合成 | 第46页 |
4.1.3 甘蔗过氧化物酶基因ScPODOI和ScPOD02的实验克隆 | 第46-49页 |
4.1.4 ScPOD01和ScPOD02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9页 |
4.1.5 ScPOD01和ScPOD02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49页 |
4.1.6 ScPOD01和ScPOD02基因原核表达载体构建与表达分析 | 第49-50页 |
4.1.7 ScPOD01和ScPOD02过表达载体构建与瞬时表达分析 | 第50页 |
4.1.8 ScPOD0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50-51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51-61页 |
4.2.1 甘蔗过氧化物酶类基因的克隆 | 第51-53页 |
4.2.2 ScPOD01和ScPOD02基因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3-54页 |
4.2.3 外源胁迫下ScPOD01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54-55页 |
4.2.4 外源胁迫下ScPOD02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55-56页 |
4.2.5 甘蔗ScPOD01和ScPOD02基因原核表达分析 | 第56-57页 |
4.2.6 ScPOD01和ScPOD02基因瞬时表达分析 | 第57-60页 |
4.2.7 ScPOD01基因融合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60-61页 |
4.3 讨论与小结 | 第61-64页 |
4.3.1 讨论 | 第61-62页 |
4.3.2 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甘蔗黑穗病抗性功能标记候选基因的筛选 | 第64-77页 |
5.1 材料和方法 | 第64-65页 |
5.1.1 材料的选取和处理 | 第64页 |
5.1.2 RNA提取和cDNA合成 | 第64页 |
5.1.3 各基因在不同甘蔗基因型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 第64-65页 |
5.2 结果与分析 | 第65-74页 |
5.2.1 ScPOD01等7个所测试基因的表达模式综合分析 | 第65-67页 |
5.2.2 ScPOD01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67-68页 |
5.2.3 ScPOD02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68-69页 |
5.2.4 ScAPX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69-70页 |
5.2.5 ScCAT1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70-71页 |
5.2.6 ScCAT2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71-72页 |
5.2.7 ScGluA1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72-73页 |
5.2.8 ScG48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 第73-74页 |
5.3 讨论与小结 | 第74-77页 |
5.3.1 讨论 | 第74-76页 |
5.3.2 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7页 |
6.2 下一步的工作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作者简介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