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渐开线花键副微动磨损机理及磨损量预估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3-29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渐开线花键副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2.1 花键副动力学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2.2 花键副载荷分配及分布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 微动摩擦学研究现状和理论概述 | 第18-23页 |
1.3.1 微动摩擦学发展史及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2 微动接触理论概述 | 第21-23页 |
1.4 航空花键副微动磨损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5 现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第24页 |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4-26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6-29页 |
2 航空花键副材料摩擦磨损特性实验 | 第29-45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摩擦磨损实验 | 第29-36页 |
2.2.1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2.2.2 磨损量测定方法 | 第30页 |
2.2.3 实验装置 | 第30-31页 |
2.2.4 实验样本及成分 | 第31-32页 |
2.2.5 实验方案 | 第32页 |
2.2.6 实验步骤 | 第32-36页 |
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43页 |
2.3.1 摩擦因数 | 第36-39页 |
2.3.2 磨损量 | 第39-41页 |
2.3.3 磨损系数 | 第41-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3 花键副微动磨损机理模拟实验及仿真分析 | 第45-65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实验装置及原理 | 第45-52页 |
3.2.1 实验装置与实验件 | 第45-48页 |
3.2.2 实验原理及实验方案 | 第48-50页 |
3.2.3 实验步骤 | 第50-52页 |
3.3 摩擦、磨损特性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2-54页 |
3.3.1 摩擦因数 | 第52-53页 |
3.3.2 磨损量及磨损系数 | 第53-54页 |
3.4 磨损机理探讨 | 第54-58页 |
3.4.1 表面形貌分析 | 第54-55页 |
3.4.2 EDS分析 | 第55-57页 |
3.4.3 微动磨损机理分析 | 第57-58页 |
3.5 平面花键副微动磨损仿真模型 | 第58-64页 |
3.5.1 接触应力及滑移距离 | 第58-59页 |
3.5.2 微动磨损预估模型 | 第59-6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4 航空渐开线花键副动载荷及振动位移 | 第65-93页 |
4.1 引言 | 第65-66页 |
4.2 花键副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66-68页 |
4.3 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68-78页 |
4.3.1 综合啮合刚度 | 第68-77页 |
4.3.2 啮合阻尼 | 第77页 |
4.3.3 轴的扭转刚度和扭转阻尼 | 第77-78页 |
4.4 振动位移及动载特性 | 第78-84页 |
4.4.1 振动位移 | 第78-79页 |
4.4.2 动载特性 | 第79页 |
4.4.3 结果分析 | 第79-84页 |
4.5 渐开线花键副动载荷分配及分布规律 | 第84-90页 |
4.5.1 齿间载荷分配规律 | 第85-87页 |
4.5.2 齿向载荷分布规律 | 第87-9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90-93页 |
5 航空渐开线花键副微动磨损分析与工程实例验证 | 第93-125页 |
5.1 引言 | 第93页 |
5.2 航空渐开线花键副微动磨损机理 | 第93-99页 |
5.2.1 微动磨损概述 | 第93-95页 |
5.2.2 航空渐开线花键副微动磨损机理 | 第95-99页 |
5.3 航空渐开线花键副微动磨损预估 | 第99-112页 |
5.3.1 花键副接触应力及滑移距离计算 | 第100-102页 |
5.3.2 花键副接触应力及滑移距离结果分析 | 第102-106页 |
5.3.3 花键副微动磨损预估 | 第106-112页 |
5.4 航空渐开线花键副微动磨损工程实例验证 | 第112-123页 |
5.4.1 检测验证目的 | 第112-113页 |
5.4.2 检测方法与样本 | 第113-114页 |
5.4.3 检测内容和装置 | 第114-115页 |
5.4.4 检测过程 | 第115页 |
5.4.5 航空渐开线花键副微动磨损检测结果分析 | 第115-12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3-125页 |
6 航空渐开线花键副抗微动磨损改进设计 | 第125-137页 |
6.1 引言 | 第125页 |
6.2 修形设计 | 第125-131页 |
6.2.1 花键副轴向载荷均分条件 | 第125-127页 |
6.2.2 渐开线花键修形方法 | 第127-129页 |
6.2.3 最佳修形曲线 | 第129-131页 |
6.3 修形花键副的接触特性分析 | 第131-133页 |
6.4 修形花键副的磨损量分析 | 第133-135页 |
6.5 抗微动磨损的其它措施 | 第135页 |
6.5.1 材料副的选择 | 第135页 |
6.5.2 表面处理及润滑 | 第135页 |
6.6 本章总结 | 第135-137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137-141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137-138页 |
7.2 研究结论 | 第138-139页 |
7.3 创新点 | 第139页 |
7.4 工作展望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49页 |
致谢 | 第149-15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151-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