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外科论文--现代医学外科疾病论文

七星丹促进低位多间隙肛周脓肿挂浮线引流术后创面达到浮线拆除标准时间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引言第9-11页
2 临床研究资料第11-15页
    2.1 病例来源第11页
    2.2 诊断标准第11-12页
        2.2.1 西医诊断标准第11-12页
        2.2.2 中医诊断标准第12页
    2.3 病例选择与排除标准第12-15页
        2.3.1 纳入标准第12-13页
        2.3.2 排除标准第13页
        2.3.3 剔除和脱落标准第13页
        2.3.4 研究对象分组第13-15页
            2.3.4.1 性别第14页
            2.3.4.2 年龄第14页
            2.3.4.3 病程第14-15页
3 临床研究第15-19页
    3.1 术前准备第15页
    3.2 麻醉选择第15-16页
    3.3 手术方法第16页
    3.4 术后常规治疗第16-17页
    3.5 研究方法第17页
        3.5.1 治疗组第17页
        3.5.2 对照组第17页
    3.6 注意事项第17-18页
    3.7 异常情况处理第18页
    3.8 药物制备第18-19页
4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第19-21页
    4.1 观察指标第19-21页
        4.1.1 术后分泌物评定第19页
        4.1.2 创面肉芽生长情况评定第19页
        4.1.3 挂线时间长短第19页
        4.1.4 术后感染情况评定第19-20页
        4.1.5 浮线拆除标准第20页
        4.1.6 安全性评价第20-21页
5 统计分析第21页
6 结果第21-24页
    6.1 病例剔除和脱落情况第21页
    6.2 分泌物情况第21-22页
    6.3 肉芽生长情况第22-23页
    6.4 浮线拆除时间第23-24页
    6.5 继发感染情况第24页
    6.6 安全性评价第24页
7 结果分析第24-25页
8 讨论第25-39页
    8.1 传统与现代医学眼中的肛周脓肿第25-28页
        8.1.1 中医学对肛周脓肿的认识第25-26页
        8.1.2 西医学对多间隙脓肿的形成和发展认识第26-28页
    8.2 应用于肛周脓肿术后的中医疮疡理论研究第28-30页
        8.2.1 提脓祛腐第28-29页
        8.2.2 煨脓长肉第29-30页
    8.3 切开挂浮线引流术式的研究第30-32页
        8.3.1 一次性切开、操作方便、术后冲洗简单、使用范围广、引流持续通畅、安全性高、被广泛推广第30-31页
        8.3.2 原发内口处理得当第31页
        8.3.3 各脓腔处理得当第31页
        8.3.4 放射状切口有效保护肛门肌肉,顺应皮肤纹理,术后疤痕小第31-32页
        8.3.5 创口大,坏死组织脱落缓慢,浮线延长创面伤愈时间第32页
    8.4 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病机领会第32-33页
    8.5 本课题的立题依据第33-34页
    8.6 升丹制剂缩短挂线时间的理论研究第34-36页
        8.6.1 抑菌作用第34-35页
        8.6.2 祛腐作用第35页
        8.6.3 刺激肉芽生长作用第35页
        8.6.4 改善创面微循环第35-36页
    8.7 浮线拆除的研究第36页
    8.8 七星丹的方解第36-38页
    8.9 安全性分析第38-39页
9 结论第39页
10 问题与展望第39-41页
    10.1 试验设计及样本量第39页
    10.2 缺乏动物实验和药理研究第39-40页
    10.3 浮线拆除标准第40页
    10.4 七星丹的换药和剂型第40页
    10.5 丹剂的毒性第40-41页
致谢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综述 关于丹药的认识研究概况第44-58页
    1 关于丹药的历史沿革第44-48页
        1.1 丹药的起源第44页
        1.2 丹药最早用于临床第44页
        1.3 丹药的发展——魏晋至唐宋时期第44-46页
        1.4 丹药的鼎盛时期——明清时期第46-47页
        1.5 丹药的近代临床应用第47-48页
    2 丹药的现代研究概况第48-50页
        2.1 丹药的成分及作用机理第48-49页
        2.2 丹药的毒性研究概况第49-50页
    3 中药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影响第50-52页
        3.1 术后中药熏洗及坐浴第50-51页
        3.2 术后中药外用第51-52页
    4 关于创面修复的西医认识第52-56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56-58页
附录一第58-59页
附录二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第59-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扁腺膏方治疗小儿慢性扁桃体炎肺胃伏火证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智能电针治疗仪治疗颈痛的临床疗效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