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10-2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2、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四)研究内容、研究路线和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研究内容 | 第19页 |
2、研究路线 | 第19页 |
3、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五)研究创新和不足 | 第20-22页 |
1、研究创新 | 第20-21页 |
2、研究不足 | 第21-22页 |
一、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相关理论辨析 | 第22-25页 |
(一)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相关理论辨析 | 第22-24页 |
1、智慧旅游 | 第22页 |
2、公共服务 | 第22页 |
3、旅游公共服务 | 第22页 |
4、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 | 第22-24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1、旅游公共管理理论 | 第24页 |
2、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4-25页 |
二、张家界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现状 | 第25-37页 |
(一)张家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历程 | 第25-27页 |
(二)张家界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 第27-37页 |
1、智慧旅游信息服务方面 | 第27-30页 |
2、智慧旅游行政管理服务方面 | 第30-31页 |
3、智慧旅游安全保障服务方面 | 第31-32页 |
4、智慧旅游交通服务方面 | 第32-33页 |
5、智慧旅游便民惠民服务方面 | 第33页 |
6、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多方参与建设的新模式 | 第33-37页 |
三、张家界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分析 | 第37-43页 |
(一)张家界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37-39页 |
1、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缺乏“个性化” | 第37页 |
2、智慧咨询服务形式“单一”,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 第37-38页 |
3、智慧交通服务建设不够完善 | 第38页 |
4、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 第38页 |
5、智慧旅游便民惠民服务缺乏无障碍支付工程建设 | 第38-39页 |
6、智慧旅游行政管理服务建设不够全面 | 第39页 |
(二)张家界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足的成因 | 第39-43页 |
1、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缺乏对信息技术准确运用 | 第39-40页 |
2、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割据”共享不足 | 第40-41页 |
3、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缺乏政策的引导与法律的支撑 | 第41页 |
4、缺乏对于“智力”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 第41-43页 |
四、国内外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借鉴 | 第43-48页 |
(一)国内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 第43-45页 |
1、国内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范例 | 第43-44页 |
2、国内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经验总结 | 第44-45页 |
(二)国外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就 | 第45-48页 |
1、国外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范例 | 第45-46页 |
2、国外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经验总结 | 第46-48页 |
五、张家界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措施 | 第48-55页 |
(一)完善智慧旅游信息服务的措施 | 第48-49页 |
1、建立张家界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 第48页 |
2、提高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内容 | 第48页 |
3、加强智慧旅游公共咨询服务的能力 | 第48-49页 |
(二)完善智慧旅游行政管理服务的措施 | 第49-51页 |
1、完善电子政务系统 | 第49-50页 |
2、完善信息共享中心建设 | 第50页 |
3、完善智慧旅游示范工程建设 | 第50-51页 |
(三)完善智慧旅游交通服务措施 | 第51-52页 |
1、完善智慧交通基础设施 | 第51页 |
2、建立和完善智慧交通信息服务 | 第51-52页 |
(四)完善智慧旅游便民惠民服务措施 | 第52页 |
1、完善智慧旅游通讯网络设施建设 | 第52页 |
2、完善支付预订接待服务 | 第52页 |
(五)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 第52-55页 |
1、实施技术保障措施 | 第52-53页 |
2、实施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 第53页 |
3、制定并实施智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规范制度 | 第53-54页 |
4、加强对新型人才的培养 | 第54-55页 |
结论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