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

大牛地气田致密低渗储层预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2页
    0.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0.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9-10页
    0.3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0-12页
第一章 工区概况第12-17页
    1.1 工区位置第12页
    1.2 沉积构造特征第12-13页
    1.3 储层物性特征第13-17页
第二章 工区资料的预处理第17-28页
    2.1 测井曲线质量处理第17-19页
        2.1.1 测井曲线环境因素的影响第17-18页
        2.1.2 测井曲线标准化第18-19页
    2.2 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第19-23页
    2.3 井震标定第23-28页
        2.3.1 层位合成记录标定第23-25页
        2.3.2 子波提取第25-28页
第三章 地震波阻抗反演第28-37页
    3.1 稀疏脉冲波阻抗反演第28-29页
    3.2 地质模型建立第29-31页
    3.3 井间速度场的建立第31-32页
    3.4 InverTracePlus反演第32-37页
第四章 岩性反演研究与储层砂体预测第37-70页
    4.1 地质统计方法原理第37-41页
        4.1.1 克里金方法分类第37-39页
        4.1.2 变差函数第39-41页
    4.2 岩石物理参数分析第41-45页
    4.3 statmod反演第45-49页
    4.4 随机模拟反演结果分析第49-51页
    4.5 深度域岩性反演方法第51-54页
        4.5.1 常规反演方法的局限性第51-52页
        4.5.2 深度域反演流程第52-53页
        4.5.3 深度域反演方法的优势第53-54页
    4.6 岩性反演效果对比第54-63页
    4.7 储层砂体预测第63-70页
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储层特征分析的油藏建模粗化方法研究--以松辽盆地杏十区块为例
下一篇:聚合物弱凝胶体系在过渡带提高采收率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