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储层特征分析的油藏建模粗化方法研究--以松辽盆地杏十区块为例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精细地质模型建立 | 第13-26页 |
1.1 研究区地质概况 | 第14-15页 |
1.2 构造格架模型 | 第15-20页 |
1.2.1 井模型建立 | 第16-17页 |
1.2.2 断层模型建立 | 第17-19页 |
1.2.3 层面模型建立 | 第19-20页 |
1.3 沉积相模型建立 | 第20-22页 |
1.4 属性模型建立 | 第22-26页 |
1.4.1 测井曲线网格化 | 第22-23页 |
1.4.2 储层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1.4.3 属性建模 | 第24-26页 |
第二章 精细地质模型粗化理论及方法 | 第26-32页 |
2.1 储层物性粗化基本概念 | 第26-27页 |
2.2 储层物性粗化方法 | 第27-32页 |
2.2.1 孔隙度的粗化 | 第27页 |
2.2.2 渗透率粗化 | 第27-32页 |
第三章 储层厚度及物性特征统计研究 | 第32-53页 |
3.1 储层厚度特征 | 第32-39页 |
3.2 储层物性特征(流体渗流特征) | 第39-42页 |
3.3 储层水淹比例特征 | 第42-45页 |
3.4 储层发育层数及储层间距特征 | 第45-53页 |
第四章 厚油层垂向网格参数赋值原则研究 | 第53-63页 |
4.1 垂向参数网格赋值原则的确定 | 第53-57页 |
4.2 垂向参数网格赋值方案 | 第57-63页 |
第五章 计算效率与模型误差 | 第63-78页 |
5.1 有效网格计算 | 第63-69页 |
5.2 模型粗化算法的优选 | 第69-70页 |
5.3 精细模型垂向采样对粗化模型精度的影响 | 第70-75页 |
5.4 不同粗化方案网格计算量与模型误差 | 第75-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