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建设和发展论文--技术发展与革新论文

国家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文献综述第13-15页
        1.2.1 国家高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第13-14页
        1.2.2 高新区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研究第14-15页
        1.2.3 高新区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研究第15页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安排第15-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3.2 内容安排第16-17页
    1.4 创新点和不足第17-18页
        1.4.1 创新点第17页
        1.4.2 不足第17-18页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概述第18-25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8-19页
        2.1.1 国家高新区第18页
        2.1.2 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第18-19页
        2.1.3 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第19页
    2.2 理论概述第19-25页
        2.2.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工协作理论第19-21页
        2.2.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原理第21-22页
        2.2.3 马克思经济学的创新理论第22-23页
        2.2.4 帕蕾兹的“技术-经济范式”第23-25页
第3章 国家高新区的集聚效应测度及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第25-35页
    3.1 国家高新区分布情况第25页
    3.2 国家高新区的集聚效应测度第25-28页
        3.2.1 国家高新区集聚效应测度模型第25-26页
        3.2.2 国家高新区整体集聚经济效应弹性第26页
        3.2.3 四大地区国家高新区集聚经济效应弹性对比第26-28页
    3.3 国家高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第28-35页
        3.3.1 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第30页
        3.3.2 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第30-31页
        3.3.3 评价指标的鉴别力分析第31-32页
        3.3.4 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实证分析第32-35页
第4章 国家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溢出效应测度第35-40页
    4.1 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测度模型第35-36页
    4.2 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指标体系第36-37页
    4.3 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动态变化第37-38页
    4.4 四大地区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溢出效应对比第38-40页
第5章 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协同增长效应测度第40-45页
    5.1 技术创新协同增长效应的测度模型第40页
    5.2 国家高新区技术创新协同增长效应的动态变化第40-45页
第6章 主要结论和建议第45-49页
    6.1 主要结论第45页
    6.2 建议第45-49页
        6.2.1 加强国家高新区企业的分工协作第45-46页
        6.2.2 完善市场化经济体系第46-47页
        6.2.3 推进国家高新区的建设和规划第47页
        6.2.4 统筹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附录第52-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黑龙江省伊春市产业转型效果研究
下一篇:东北地区国家级新区的比较及整体布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