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级不锈钢高速铣削加工的铣削力与表面创成影响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核级不锈钢的特点 | 第12-13页 |
1.3 高速铣削加工过程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高速铣削加工表面创成机理研究 | 第14-19页 |
1.4.1 高速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 | 第14-16页 |
1.4.2 高速铣削加工表面显微组织 | 第16页 |
1.4.3 高速铣削加工表面显微硬度 | 第16-17页 |
1.4.4 高速铣削加工表面表面纹理 | 第17-18页 |
1.4.5 高速铣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 | 第18-19页 |
1.5 课题来源 | 第19页 |
1.6 课题的提出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7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研究方法与试验条件 | 第21-37页 |
2.1 研究思路 | 第21页 |
2.2 高速铣削加工表面创成基本理论 | 第21页 |
2.3 高速铣削过程铣削实验系统与设备 | 第21-24页 |
2.3.1 刀具参数及性能 | 第21-22页 |
2.3.2 机床参数 | 第22-23页 |
2.3.3 工件材料参数 | 第23-24页 |
2.4 实验方法与测试分析方法 | 第24-33页 |
2.4.1 实验方法 | 第24-27页 |
2.4.2 高速铣削过程中铣削力实验 | 第27-28页 |
2.4.3 高速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实验 | 第28-29页 |
2.4.4 高速铣削加工表面显微组织实验 | 第29-30页 |
2.4.5 高速铣削加工表面显微硬度实验 | 第30-31页 |
2.4.6 高速铣削加工表面纹理观察实验 | 第31页 |
2.4.7 高速铣削加工表面残余应力实验 | 第31-33页 |
2.5 实验测量结果 | 第33-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高速铣削加工铣削力的影响研究 | 第37-55页 |
3.1 核级不锈钢高速铣削加工切削力特征 | 第37页 |
3.2 高速铣削加工铣削力预测 | 第37-47页 |
3.2.1 铣削力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37-38页 |
3.2.2 铣削力结果数学分析 | 第38-46页 |
3.2.3 回归方程检验 | 第46-47页 |
3.3 刀具涂层对铣削力的影响 | 第47-48页 |
3.4 铣削参数对铣削力的影响 | 第48-53页 |
3.4.1 切削深度 | 第48-50页 |
3.4.2 每转进给量 | 第50-51页 |
3.4.3 切削速度 | 第51-52页 |
3.4.4 切削宽度 | 第52-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4章 高速铣削加工表面形成机理研究 | 第55-81页 |
4.1 表面粗糙度 | 第55-61页 |
4.1.1 测量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4.1.2 铣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第57-60页 |
4.1.3 表面粗糙度预测 | 第60-61页 |
4.2 表层显微组织 | 第61-64页 |
4.2.1 铣削参数对表层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61-63页 |
4.2.2 加工表面物相分析 | 第63-64页 |
4.3 表层加工硬化 | 第64-70页 |
4.3.1 测量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4.3.2 铣削参数对表面显微硬度的影响 | 第67-69页 |
4.3.3 表面显微硬度预测 | 第69-70页 |
4.4 表面加工纹理 | 第70-75页 |
4.4.1 加工表面波动检测 | 第70-71页 |
4.4.2 铣削参数对表面纹理的影响 | 第71-75页 |
4.5 表层残余应力 | 第75-78页 |
4.5.1 测量结果分析 | 第75-76页 |
4.5.2 铣削参数对表面残余应力的影响 | 第76-77页 |
4.5.3 残余应力预测 | 第77-78页 |
4.6 不锈钢零部件的铣削参数优化应用实例 | 第78-79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9-81页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1-83页 |
5.1 总结 | 第81-82页 |
5.2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3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93-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