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1.3 纳米结构 | 第10-15页 |
1.3.1 纳米结构及其分类 | 第11页 |
1.3.2 纳米结构的性能研究及其应用 | 第11-13页 |
1.3.3 纳米结构的制备 | 第13-15页 |
1.4 阳极氧化铝模板 | 第15-19页 |
1.4.1 阳极氧化铝的简介 | 第16-17页 |
1.4.2 阳极氧化铝的形成机理 | 第17-18页 |
1.4.3 氧化铝模板生成的化学机理 | 第18-19页 |
1.5 压印氧化铝模板 | 第19-22页 |
1.5.1 压印氧化铝模板在制备纳米材料上的应用 | 第20-22页 |
1.6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 第22-26页 |
1.6.1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简介 | 第22-23页 |
1.6.2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增强机理 | 第23-25页 |
1.6.3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基底的制备 | 第25-26页 |
1.7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压印镍膜的制备 | 第28-34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2页 |
2.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9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2.2.3 压印镍膜复形的步骤 | 第30-32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2-33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压印氧化铝模板的制备 | 第34-40页 |
3.1 引言 | 第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7页 |
3.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34-35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35页 |
3.2.3 压印氧化铝模板的制备步骤 | 第35-37页 |
3.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GNCs阵列的可控制备 | 第40-55页 |
4.1 引言 | 第40-4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2-45页 |
4.2.1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42页 |
4.2.2 实验试剂 | 第42-43页 |
4.2.3 GNCs阵列的制备 | 第43-4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4页 |
4.3.1 未扩孔的氧化铝模板,PVD沉积30nm银,不同GVR时间对GNCs的影响 | 第46-48页 |
4.3.2 扩孔5min的氧化铝模板,PVD沉积30nm银,不同GVR时间对GNCs的影响 | 第48-49页 |
4.3.3 扩孔11min的氧化铝的模板,PVD沉积30nm银,不同GVR时间对GNCs的影响 | 第49-51页 |
4.3.4 未扩孔的氧化铝模板,GVR反应20min,不同PVD银的厚度对GNCs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5 GNCs组分和形态分析 | 第52-54页 |
4.4 本章小节 | 第54-55页 |
第五章 GNCs基底的SERS性能研究 | 第55-67页 |
5.1 引言 | 第55-56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56页 |
5.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6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6-66页 |
5.3.1 R6G作为探针分子对GNCs基底进行SERS效应研究 | 第56-62页 |
5.3.2 GNCs作为SERS基底检测R6G分子灵敏度的探究 | 第62-63页 |
5.3.3 拉曼增强因子的计算 | 第63-64页 |
5.3.4 GNCs作为SERS基底应用于福美双的检测 | 第64-66页 |
5.4 本章小节 | 第66-6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7-70页 |
6.1 结论 | 第67-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84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专利和论文 | 第84-8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