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1.1 瞬变电磁法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 1.1.1 理论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 1.1.2 仪器开发 | 第11-12页 |
| 1.1.3 应用状况 | 第12页 |
| 1.2 电性源短偏移距瞬变电磁法 | 第12-13页 |
| 1.3 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 第13-14页 |
|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14-15页 |
|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15-17页 |
| 2 电性源瞬变电磁法理论基础 | 第17-33页 |
| 2.1 瞬变电磁基本理论 | 第17-20页 |
| 2.2 均匀大地表面电偶极源产生的瞬变场 | 第20-22页 |
| 2.3 层状大地表面电偶极源产生的瞬变场 | 第22-24页 |
| 2.4 层状大地表面长接地导线源产生的瞬变场 | 第24-27页 |
| 2.5 地面电磁场扩散及分布特性 | 第27-31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3页 |
| 3 全程视电阻率计算 | 第33-47页 |
| 3.1 视电阻率定义原则 | 第33-34页 |
| 3.2 观测参数特征分析 | 第34-36页 |
| 3.3 早期和晚期视电阻率定义 | 第36-37页 |
| 3.4 分段级数逼近法全程视电阻率求取 | 第37-39页 |
| 3.5 二分法全程视电阻率求取 | 第39-42页 |
| 3.5.1 基于B-场数据的全程视电阻求取 | 第39-40页 |
| 3.5.2 基于аB_z/аt数据的全程视电阻求取 | 第40-42页 |
| 3.6 平移算法 | 第42-45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 4 全程视电阻率特征分析 | 第47-57页 |
| 4.1 三种全程视电阻率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 第47-48页 |
| 4.2 基于磁场强度和感应电动势的全程视电阻率对比 | 第48-51页 |
| 4.3 全程视电阻率理论曲线特征分析 | 第51-55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5 应用实例分析 | 第57-63页 |
| 5.1 工区概况 | 第57页 |
| 5.2 方法与工作布置 | 第57-61页 |
| 5.2.1 IP与CSAMT探测 | 第57-60页 |
| 5.2.2 SOTEM测量 | 第60-61页 |
| 5.3 成果验证 | 第61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6.1 主要结论 | 第63页 |
| 6.2 展望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67-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