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光学论文--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论文--X射线论文

X射线源有效焦点尺寸测量装置研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8-14页
    1.1 工业CT概述第8-11页
    1.2 工业CT主要技术指标第11-12页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2-14页
2 X射线源有效焦点的测量原理与方法第14-26页
    2.1 X射线源类型第14-15页
        2.1.1 X射线机第14-15页
        2.1.2 电子直线加速器第15页
    2.2 射线源有效焦点第15-17页
        2.2.1 X射线机有效焦点第15-16页
        2.2.2 加速器有效焦点第16-17页
    2.3 射线源有效焦点对CT影响第17-20页
    2.4 X射线机有效焦点的测量原理与方法第20-23页
        2.4.1 扫描法第20-21页
        2.4.2 针孔法第21-22页
        2.4.3 微焦点有效焦点尺寸测量方法第22-23页
    2.5 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有效焦点的测量原理与方法第23-25页
        2.5.1 ―三明治‖法第23页
        2.5.2 厚针孔成像动态测量第23-24页
        2.5.3 调制传递函数法第24-25页
    2.6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夹角平移法测量X射线源有效焦点研究第26-39页
    3.1 夹角平移法第26-28页
    3.2 测量装置的结构及要求第28-29页
        3.2.1 测量装置结构第28-29页
        3.2.2 测量装置要求第29页
    3.3 测量装置设计及实现第29-37页
        3.3.1 线性滑块和步进电机第29-30页
        3.3.2 准直器和探测器第30-33页
        3.3.3 上位机软件开发系统方案选取第33-34页
        3.3.4 数据传输方案研究第34-35页
        3.3.5 硬件电路第35-37页
    3.4 测量装置组装第37-38页
    3.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4 X射线源有效焦点测量装置通信与数据处理软件设计第39-59页
    4.1 VC++6.0 简介第39页
    4.2 RS-485 总线通信协议第39-43页
    4.3 USB-RS485 转换器第43-44页
    4.4 软件设计中串行通信方案第44-46页
    4.5 程序的实际开发第46-58页
        4.5.1 基于对话框的程序工程第46-48页
        4.5.2 串行通信编程第48-54页
        4.5.3 数据曲线绘制第54-56页
        4.5.4 数据处理第56-57页
        4.5.5 界面的完善第57-58页
    4.6 本章小结第58-59页
5 实验与结果分析第59-64页
    5.1 实验设备第59页
    5.2 实验过程第59-61页
    5.3 实验结果分析第61-63页
        5.3.1 实验结果分析第61-62页
        5.3.2 与―三明治法‖对比第62-63页
    5.4 实验难点及需解决的问题第63页
    5.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6 总结与展望第64-65页
    6.1 总结第64页
    6.2 课题展望第64-65页
致谢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附录第69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69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受理专利目录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西走廊盐碱土壤中未培养放线菌多样性研究
下一篇:河南省统筹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