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6页 |
1.1 放线菌 | 第11-14页 |
1.1.1 放线菌概述 | 第11-12页 |
1.1.2 盐碱环境放线菌研究现状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 盐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 第14-22页 |
1.2.1 盐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含义 | 第14-15页 |
1.2.1.1 物种多样性 | 第14页 |
1.2.1.2 遗传多样性 | 第14-15页 |
1.2.1.3 功能多样性 | 第15页 |
1.2.2 盐碱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 第15-22页 |
1.2.2.1 传统的微生物平板纯培养法 | 第15-16页 |
1.2.2.2 生物化学方法 | 第16-18页 |
1.2.2.3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8-22页 |
1.3 放线菌分类学研究 | 第22-24页 |
1.3.1 国外分类学进展 | 第22-23页 |
1.3.2 国内分类学进展 | 第23-24页 |
1.3.3 多相分类研究 | 第24页 |
1.4 展望 | 第24-25页 |
1.5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36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6-28页 |
2.1.1 土壤样品采集及处理 | 第26-27页 |
2.1.2 主要试剂与器材 | 第27-28页 |
2.1.2.1 主要试剂 | 第27页 |
2.1.2.2 主要仪器 | 第27页 |
2.1.2.3 引物 | 第27-28页 |
2.1.2.4 培养基 | 第28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8-36页 |
2.2.1 土壤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优化 | 第28-30页 |
2.2.1.1 方法一(Omega试剂盒法) | 第28-29页 |
2.2.1.2 方法二(MoBio试剂盒法) | 第29页 |
2.2.1.3 方法三(CTAB-SDS法) | 第29-30页 |
2.2.1.4 方法四(CaCl2-SDS-酶解法) | 第30页 |
2.2.1.5 土壤DNA纯度及浓度的检测 | 第30页 |
2.2.2 放线菌 16S rRNA基因的PCR扩增及纯化 | 第30-33页 |
2.2.2.1 第一轮PCR扩增 | 第30-31页 |
2.2.2.2 第二轮PCR扩增 | 第31-32页 |
2.2.2.3 Reconditioning PCR扩增 | 第32-33页 |
2.2.3 PCR产物纯化 | 第33页 |
2.2.4 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 | 第33页 |
2.2.5 转化 | 第33页 |
2.2.6 阳性克隆筛选 | 第33-34页 |
2.2.7 16S rRNA基因扩增片段限制性内切酶分析(ARDRA)及测序 | 第34-35页 |
2.2.8 系统发育分析及序列登录号 | 第35页 |
2.2.9 数据处理 | 第35-3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6-56页 |
3.1 土壤总DNA提取方法优化及 16S rRNA基因PCR扩增 | 第36-37页 |
3.2 ARDRA分析 | 第37-38页 |
3.3 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38-41页 |
3.3.1 河西走廊各地区土壤放线菌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38-40页 |
3.3.2 河西走廊盐碱土壤中放线菌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40-41页 |
3.4 系统发育分析 | 第41-56页 |
3.4.1 疏勒河流域地区盐碱土壤中放线菌系统发育分析 | 第41-45页 |
3.4.2 黑河流域地区盐碱土壤中放线菌系统发育分析 | 第45-48页 |
3.4.3 石羊河流域地区盐碱土壤中放线菌系统发育分析 | 第48-51页 |
3.4.4 河西走廊地区盐碱土壤中放线菌系统发育分析 | 第51-5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8-61页 |
5.1 DNA提取方法优化 | 第58页 |
5.2 放线菌多样性指数分析 | 第58-59页 |
5.3 放线菌系统发育分析 | 第59-61页 |
5.3.1 疏勒河流域放线菌系统发育分析 | 第59页 |
5.3.2 黑河流域放线菌系统发育分析 | 第59页 |
5.3.3 石羊河流域放线菌系统发育分析 | 第59-60页 |
5.3.4 河西走廊地区不同类型土壤中放线菌系统发育分析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0页 |
参与项目与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