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伦理学的哲学基础论文

人的二重属性的差异协同及其“和谐”价值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9-15页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第10-13页
    三、研究的创新点及方法第13-15页
第一章 关于人的二重属性理论第15-27页
    第一节 人的二重属性概念界定第15-18页
        一、历史上人的二重性存在理论第15-17页
        二、人的自然属性第17页
        三、人的社会属性第17-18页
    第二节 以往单一人性论及其造成的理论和实践困境第18-27页
        一、自然属性单一人性论第19-20页
        二、社会属性单一人性论第20-22页
        三、单一人性论造成的理论困境第22-24页
        四、单一人性论造成的实践困境第24-27页
第二章 人的二重属性的差异协同第27-50页
    第一节 协同概念及基本观点第27-31页
        一、协同效应第27-29页
        二、伺服原理第29-30页
        三、自组织原理第30-31页
    第二节 人的综合性与超越性第31-43页
        一、人的综合性第31-36页
        二、人的超越性第36-40页
        三、人的本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协同第40-43页
    第三节 协同理论协调人的二重属性:和谐人的生成第43-50页
        一、作为过程的和谐第44-45页
        二、作为结果的和谐第45-48页
        三、和谐人在“过程—结果—过程”模式中生成第48-50页
第三章 和谐人生成的价值第50-66页
    第一节 和谐人生成的目的价值第50-54页
        一、和谐人是人追求自由全面发展的目的性存在第50-51页
        二、和谐人是体证和感受自身和谐的目的性存在第51-53页
        三、和谐人是体证和感受和谐社会的目的性存在第53-54页
    第二节 和谐人生成的工具价值第54-60页
        一、和谐人是他人实现和谐的工具第55-56页
        二、和谐人是和谐社会的承载主体第56-57页
        三、和谐人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推动力量第57-60页
    第三节 和谐人的目的价值与工具价值的统一第60-66页
        一、和谐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第61-62页
        二、和谐人的利己与利他的统一第62-64页
        三、和谐人的工具价值的目的化处理第64-66页
结束语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0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形体动作对大学生自我和情绪影响的干预研究
下一篇:明清时期卯峒土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