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新闻学、新闻事业论文--世界各国新闻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新闻事业史论文

民国新闻人陈独秀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绪论第9-21页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9-12页
        一、研究的背景第9-11页
        二、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第二节 研究的现状述评第12-17页
        一、陈独秀生平与思想的研究第13-14页
        二、从政治史、思想史角度研究陈独秀新闻活动第14页
        三、在新闻史视野中研究陈独秀新闻活动及新闻思想第14-16页
        四、相关研究的不足及进一步开拓空间第16-17页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点及不足第17-21页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二、研究的创新点第18-20页
        三、研究的不足第20-21页
第一章 陈独秀新闻道路的转折及动因第21-45页
    第一节 家庭环境、留洋教育及早年经历第21-25页
        一、家庭环境及传统教育第21-22页
        二、汲取西学及留洋经历第22-24页
        三、早年社会政治活动及办报主张第24-25页
    第二节 从《安徽俗话报》到《青年杂志》第25-30页
        一、从《国民日日报》到《安徽俗话报》第25-27页
        二、从爱国宣传到创办《青年杂志》第27-30页
    第三节 从同人报《新青年》到共产党机关报《新青年》第30-36页
        一、袁世凯倒台后政局变动与陈独秀借《新青年》论政第30-31页
        二、《每周评论》创办与陈独秀时事评论激进化第31-33页
        三、“五四”后《新青年》转向阶级立场的动因第33-36页
    第四节 从依托《新青年》到创办《向导》等系列党报第36-40页
        一、建党理论宣传:《新青年》为核心的报刊网络第37-38页
        二、创办以“革命动员”为主旨的《向导》等系列党报之动因第38-39页
        三、作为中共领导人陈独秀新闻活动的题旨情境第39-40页
    第五节 从中共党报领导到托派杂志主将第40-44页
        一、从共产党领导人转向托派领导人的动因第40-41页
        二、托陈派政治主张及新闻宣传活动第41-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二章 新闻人陈独秀与中共早期新闻体制关系研究第45-78页
    第一节 陈独秀领导创建中共早期新闻体制的社会政治背景第45-51页
        一、北洋军阀统治下社会政治语境第45-46页
        二、国共合作的处境及压力第46-49页
        三、苏俄新闻体制的直接影响第49-51页
    第二节 陈独秀领导创建中共早期新闻体制的思想基础第51-57页
        一、报刊的政治方向及差异化的报刊宣传路径第51-54页
        二、俄共(布)组织建设的理念及对新闻体制的认识第54-57页
    第三节 陈独秀领导创建中共早期新闻体制的举措第57-74页
        一、创建中共早期机关报体系第57-65页
        二、探索中共早期新闻宣传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第65-71页
        三、中共早期新闻宣传骨干队伍的建设第71-74页
    第四节 陈独秀领导创建中共早期新闻体制的基本内容第74-76页
        一、领导体制和运行制度第74-75页
        二、编辑、出版、发行的新闻管理工作机构第75页
        三、政治报、理论报、工农青年妇女报等报刊宣传体系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8页
第三章 新闻人陈独秀与共产国际关系研究第78-135页
    第一节 建党时期陈独秀新闻活动与共产国际关系第78-91页
        一、力求经济独立:共产国际与《新青年》改组的经费问题第79-86页
        二、建党主张的坚守与调整:共产国际与《新青年》掀起的思想论争第86-91页
        三、党报发展的困境及陈独秀对共产国际态度的转变第91页
    第二节 民主革命纲领制定时期陈独秀新闻活动与共产国际关系第91-100页
        一、共产国际对“一大”前后报刊宣传批评及国内舆论压力第92-95页
        二、陈独秀的应对:《向导》宣传政策及策略的形成第95-99页
        三、《向导》为代表的党报宣传政策及策略之影响第99-100页
    第三节 大革命时期陈独秀新闻活动与共产国际关系第100-131页
        一、共产国际的国共合作政策与陈独秀“三大”前后新闻言论趋向第101-112页
        二、国共合作初期的共产国际政策与陈独秀党报时评第112-120页
        三、国共分裂危机中共产国际政策与陈独秀的党报时评第120-130页
        四、大革命中陈独秀新闻活动的得失第130-131页
    第四节 托派时期陈独秀新闻活动与共产国际之关系第131-132页
        一、共产国际与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的转折第131-132页
        二、托派旗帜下的新闻活动及其对共产国际的态度第132页
    本章小结第132-135页
第四章 陈独秀的新闻理念研究第135-155页
    第一节 陈独秀新闻理念的主要渊源第135-140页
        一、传统“士”的政治使命和政治精英意识的现代转换第135-137页
        二、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及其新闻理念的汲取第137-139页
        三、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其新闻理念第139-140页
    第二节 陈独秀新闻理念的演变脉络第140-148页
        一、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追求中以政治为本位的新闻理念第141-143页
        二、共产革命追求中以政治宣传为目的的新闻理念第143-146页
        三、作为中共新路线“反对派”的陈独秀新闻理念第146-148页
    第三节 陈独秀新闻理念的特征探讨第148-153页
        一、政治本位新闻理念的政治特征第148-149页
        二、政治本位新闻理念的思想特征第149-150页
        三、政治本位新闻理念的实践特征第150-153页
    本章小结第153-155页
第五章 对新闻人陈独秀的认识和评价第155-168页
    第一节 颇具鲜明政治个性和性格特征的“书生”新闻人第155-159页
        一、从议政到革命的“书生人格”第155-157页
        二、革命舞台的“书生”政见第157-158页
        三、弃绝中庸之道的“书生”个性第158-159页
    第二节 创建中共早期新闻体制的“革命”新闻人第159-164页
        一、初步提出中共新闻体制建设的基本理念第159页
        二、建构中共早期新闻体制第159-162页
        三、领导创建的中共早期新闻体制之历史地位第162-164页
    第三节 因错就错、迷途未返在新闻史上留痕的“悲剧”新闻人第164-168页
        一、选择托派使其“改造中国”的理想陷入困境第164-165页
        二、坚守“反对派”立场使中国革命遭受损失第165-166页
        三、基于民族大义的抗战宣传遭遇尴尬结局第166-168页
结语第168-170页
附录·陈独秀新闻活动日录第170-209页
参考文献第209-2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第216-217页
致谢第217-218页

论文共2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种未知环境下机械臂协调夹持的轨迹跟踪控制若干方法研究
下一篇:西南山区农业现代化研究--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