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量子点敏化太阳能电池(QDSSC)概述 | 第13-14页 |
1.2.1 QDSS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4页 |
1.3 QDSSC的光阳极材料及合成 | 第14-16页 |
1.3.1 量子点的合成及敏化方法 | 第15-16页 |
1.4 QDSSC的电解质溶液 | 第16-17页 |
1.5 QDSSC的对电极 | 第17页 |
1.6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7-20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制备以及测试方法 | 第20-26页 |
2.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 第20-21页 |
2.2 QDSSC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1 FTO基片的处理 | 第21-22页 |
2.2.2 光阳极和对电极的制备 | 第22页 |
2.2.3 器件的组装 | 第22页 |
2.3 QDSSC光阳极和对电极表征 | 第22-24页 |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22-23页 |
2.3.2 透射电镜 | 第23页 |
2.3.3 X射线晶像分析 | 第23-24页 |
2.3.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 第24页 |
2.4 QDSSC的电池性能测试表征 | 第24-26页 |
2.4.1 QDSSC的电流密度-电压(J-V)性能测试 | 第24-25页 |
2.4.2 入射单色光子-电子转化效率 | 第25页 |
2.4.3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5-26页 |
第三章 CdS/CdSe量子点共敏化ZnO纳米棒光阳极系统的构建 | 第26-34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3.2.1 光阳极ZnO纳米棒的制备 | 第26-27页 |
3.2.2 SILAR法在ZnO纳米棒上生长CdS量子点 | 第27页 |
3.2.3 CBD法制备CdSe量子点 | 第27-2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3页 |
3.3.1 不同生长时间的ZnO纳米棒对比 | 第28-30页 |
3.3.2 CdS/CdSe量子点负载及其表征 | 第30-3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硫/硒化铜对电极在QDSSC中的应用 | 第34-56页 |
4.1 引言 | 第34-3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35-36页 |
4.2.1 硫/硒化铜对电极的制备 | 第35-36页 |
4.2.2 电解液(S~(2-)/Sn~(2-))制备 | 第36页 |
4.2.3 器件的组装 | 第36页 |
4.3 硫化铜对电极表征 | 第36-40页 |
4.3.1 微观结构与元素分析 | 第36-39页 |
4.3.2 对电极的紫外可见吸收图谱 | 第39-40页 |
4.4 硒化铜对电极表征 | 第40-45页 |
4.4.1 微观结构与元素分析 | 第40-45页 |
4.4.2 对电极的紫外可见吸收图谱 | 第45页 |
4.5 太阳能电池测试表征 | 第45-54页 |
4.5.1 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分析 | 第45-51页 |
4.5.2 对称电池电化学阻抗分析 | 第51-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5.1 总结 | 第56-57页 |
5.2 问题和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