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轻有色金属及其合金论文

铝板自由弯曲成形中的接触摩擦及其影响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引言第12页
    1.2 板料弯曲成形中的接触摩擦第12-16页
        1.2.1 板料弯曲成形的研究动态及现状第12-14页
        1.2.2 板料弯曲成形中的接触与摩擦第14-15页
        1.2.3 板料弯曲成形中接触摩擦的研究动态及现状第15-16页
    1.3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6-18页
        1.3.1 课题研究意义第16-17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板料弯曲成形中的接触摩擦第18-36页
    2.1 板料弯曲成形理论第18-21页
        2.1.1 板料弯曲成形过程第18-19页
        2.1.2 板料弯曲成形中的应力应变状态第19-21页
    2.2 板料弯曲成形中的接触问题第21-25页
        2.2.1 板料与凹模圆角接触面的接触特性第23页
        2.2.2 板料弯曲成形中的接触力学特性第23-25页
    2.3 板料弯曲成形中的摩擦问题第25-35页
        2.3.1 板料弯曲成形中的摩擦第25-29页
        2.3.2 板料弯曲成形中的摩擦分类及摩擦机理第29-32页
        2.3.3 板料弯曲成形中的摩擦机理的力学模型第32-35页
    2.4 本章小节第35-36页
第三章 板料弯曲成形的有限元模拟及接触摩擦分析第36-50页
    3.1 有限元分析过程概述第36页
    3.2 有限元建模及参数设置第36-41页
        3.2.1 几何实体模型的建立第36-37页
        3.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7-41页
        3.2.3 求解与求解控制第41页
    3.3 板料弯曲成形中接触区域的有限元分析第41-49页
        3.3.1 等效塑性应变分析第41-43页
        3.3.2 接触压力分析第43-45页
        3.3.3 接触区域主应力分析第45-46页
        3.3.4 接触区域主应变分析第46-48页
        3.3.5 接触合力变化分析第48-49页
    3.4 本章小节第49-50页
第四章 板料弯曲成形实验及其摩擦测试第50-72页
    4.1 实验目的及意义第50页
    4.2 实验原理及装置第50-61页
        4.2.1 板料成形摩擦测试方法及分析第50-53页
        4.2.2 板料弯曲成形及摩擦测试原理第53-56页
        4.2.3 板料弯曲成形及摩擦测试装置第56-61页
    4.3 实验材料第61-62页
    4.4 实验方案第62-63页
    4.5 板料弯曲角度、弯曲正压力及摩擦力测试第63-70页
        4.5.1 板料弯曲角度的检测第63-65页
        4.5.2 板料弯曲正压力的变化第65页
        4.5.3 板料与凹模圆角接触区摩擦力的变化第65-66页
        4.5.4 板料与凹模圆角接触区摩擦系数的变化第66-70页
    4.6 本章小节第70-72页
第五章 板料弯曲成形中的接触摩擦及其影响分析第72-96页
    5.1 滑动接触摩擦及其影响分析第72-79页
        5.1.1 滑动接触与摩擦第72-75页
        5.1.2 板料与凹模圆角滑动接触摩擦模型第75-77页
        5.1.3 滑动接触摩擦时的弯曲件表面微观形貌第77-79页
    5.2 滑动接触摩擦对弯曲件表面质量的影响第79-86页
        5.2.1 滑动接触摩擦时的弯曲件表面的塑性变形与损伤第79-82页
        5.2.2 滑动接触摩擦时的弯曲件表面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第82-86页
    5.3 滚动接触摩擦及其影响分析第86-93页
        5.3.1 滚动接触与摩擦第86-89页
        5.3.2 板料与凹模圆角滚动接触摩擦模型第89-90页
        5.3.3 滚动接触摩擦时的弯曲件表面微观形貌第90-93页
    5.4 滚动接触摩擦对弯曲件表面质量的影响第93-95页
        5.4.1 滚动接触摩擦时的弯曲件表面的塑性变形与损伤第93-95页
        5.4.2 滚动接触摩擦时的弯曲件表面质量影响因素分析第95页
    5.5 本章小节第95-9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96-98页
    6.1 结论第96-97页
    6.2 创新点第97页
    6.3 展望第97-98页
致谢第98-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4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钛合金表面激光熔覆Ti-Al-Cr涂层的组织及其高温抗氧化性能
下一篇:高硅铝合金缸套流变挤压铸造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