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农村青年对乡土惯习的实践与延展--基于四川省西昌市安哈镇的实地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9页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8-9页 |
第二节 文献回顾 | 第9-15页 |
一、关于“实践理论”视角的讨论 | 第9-11页 |
二、农村相关实践问题的研究 | 第11-12页 |
三、农村青年行动策略的变迁 | 第12-14页 |
四、对本研究的启发与意义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5-17页 |
一、研究内容与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二、分析框架 | 第16-17页 |
第四节 地点选取与研究对象 | 第17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历史性时刻 | 第19-30页 |
第一节 人生的历史性事件 | 第19-28页 |
一、学业 | 第19-22页 |
二、职业 | 第22-25页 |
三、婚姻 | 第25-28页 |
第二节 决策与策略的形成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现时生活的体验 | 第30-40页 |
第一节 日常生活的场景互动 | 第30-37页 |
一、农家乐帮工 | 第30-33页 |
二、家庭活动的参与 | 第33-35页 |
三、社区活动的参与 | 第35-37页 |
第二节 现时场景的交往规则 | 第37-40页 |
一、交往对象的分类 | 第37-38页 |
二、交往方式的选择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乡土世界的延展 | 第40-46页 |
第一节 安全感的维系 | 第40-42页 |
一、与熟人的互动 | 第40-41页 |
二、使陌生对象认可交往方式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心理界限融合的起点 | 第42-45页 |
第三节 心理距离的伸缩 | 第45-46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问题展望 | 第46-50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46-49页 |
一、时间线索上的心理定势 | 第46-47页 |
二、场景与对象变换带来的融合 | 第47-49页 |
第二节 问题展望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部分相关访谈者名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