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引言 | 第7-11页 |
1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研究价值 | 第11-19页 |
1.1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基本内容 | 第11-13页 |
1.1.1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内涵 | 第11-12页 |
1.1.2 准确把握时代特征 | 第12-13页 |
1.1.3 把握中国的时代化课题 | 第13页 |
1.2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 第13-16页 |
1.2.1 初步尝试阶段 | 第14页 |
1.2.2 曲折发展阶段 | 第14-15页 |
1.2.3 历史反思阶段 | 第15页 |
1.2.4 全面推进阶段 | 第15-16页 |
1.3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意义 | 第16-19页 |
1.3.1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使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 第16页 |
1.3.2 发展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党的历史使命 | 第16-17页 |
1.3.3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的出路 | 第17-19页 |
2 研究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实现路径的前提条件 | 第19-29页 |
2.1 理论前提 | 第19-24页 |
2.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概述 | 第19-20页 |
2.1.2 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论述 | 第20页 |
2.1.3 我党的历代主要领导关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理论概述 | 第20-24页 |
2.2 现实条件 | 第24-26页 |
2.2.1 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 | 第24页 |
2.2.2 科学的实践基础 | 第24-25页 |
2.2.3 较强的创新能力 | 第25-26页 |
2.3 客观条件 | 第26-29页 |
2.3.1 对国情的客观认知 | 第26-27页 |
2.3.2 对世界局势的整体把握 | 第27页 |
2.3.3 “三化”相结合 | 第27-29页 |
3 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路径 | 第29-40页 |
3.1 从理论上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第29-32页 |
3.1.1 重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 第29-30页 |
3.1.2 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的时代化课题 | 第30-31页 |
3.1.3 结合当代中国时代特征进行理论创新 | 第31-32页 |
3.2 从实践上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 第32-34页 |
3.2.1 利用实践解决中国的时代化课题 | 第32-33页 |
3.2.2 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丰富马克思主义 | 第33页 |
3.2.3 通过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 第33-34页 |
3.3 从文化上深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 第34-37页 |
3.3.1 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成果 | 第34-35页 |
3.3.2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 | 第35-36页 |
3.3.3 发展文化创新 | 第36-37页 |
3.4 通过特定的主体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 | 第37-40页 |
3.4.1 以人民群众为主体 | 第37-38页 |
3.4.2 以理论工作者为主体 | 第38页 |
3.4.3 以党员干部为主体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