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文教、卫生管理法令论文

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研究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绪论第11-14页
    1. 研究目的第11页
    2. 研究意义第11页
    3. 文章结构第11-12页
    4. 研究方法第12-13页
    5. 技术路线图第13-14页
第一章 中医药保护范畴的界定第14-22页
    1. 中医药的概念及特征第14-15页
    2. 中医药相关概念解析第15-16页
        2.1 传统医药第15页
        2.2 传统知识第15-16页
    3. 中医药保护范畴的界定第16-18页
        3.1 中医药有形资源第16-17页
        3.2 中医药无形资源第17-18页
    4. 中医药保护路径的选择第18-22页
        4.1 专门法保护第19页
        4.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19-20页
        4.3 知识产权保护第20-22页
第二章 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的提出第22-34页
    1. 中医药专利保护的困境第22-27页
        1.1 中医未进入专利制度覆盖范围第22-23页
        1.2 专利申请公开制度对中药不利第23-24页
        1.3 难以达到专利的”三性”标准第24-25页
        1.4 中药专利保护范围难以确定第25页
        1.5 中药专利侵权认定困难第25-27页
    2. 设置专门性中药专利标准的反思第27-28页
    3. 中药品种保护的不足第28-31页
        3.1 《条例》性质及立法宗旨的变化第29页
        3.2 与专利法的衔接第29页
        3.3 与知识产权制度和有关国际公约的协调第29-30页
        3.4 与《药品管理法》的冲突第30页
        3.5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欠缺第30-31页
    4. 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的引入第31-32页
    5. 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与中药专利保护、中药品种保护的比较第32-34页
        5.1 认定条件第32页
        5.2 批准时限和保护时限第32-33页
        5.3 占有程度第33-34页
第三章 中医药商业秘密的构成第34-47页
    1. 中医药商业秘密的概念及范围第34-36页
        1.1 商业秘密的概念第34-35页
        1.2 中医药商业秘密的范围第35-36页
    2. 中医药商业秘密的法律属性第36-38页
        2.1 财产权说第36-37页
        2.2 人格权说第37页
        2.3 企业权说第37-38页
        2.4 知识产权说第38页
    3. 中医药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第38-43页
        3.1 秘密性第39-40页
        3.2 价值性第40-41页
        3.3 保密性第41-42页
        3.4 实用性第42页
        3.5 新颖性第42-43页
    4. 中医药商业秘密的保护形式第43-44页
        4.1 作为商业秘密保护第43页
        4.2 作为国家秘密保护第43-44页
        4.3 商业秘密和国家秘密的区别第44页
    5. 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的优势第44-47页
        5.1 覆盖范围广第45页
        5.2 权利获取上的优势第45页
        5.3 保密状态带来的竞争优势第45-46页
        5.4 保护时间和地域上的优势第46-47页
第四章 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的困境第47-54页
    1. 商业秘密制度本身的缺陷第47-48页
        1.1 对人的倚重,难以物化第47页
        1.2 侵权认定困难第47-48页
        1.3 不能对抗反向工程和独立发明第48页
    2. 与药品信息公开制度的冲突第48-51页
        2.1 与药品监管制度的冲突第48-50页
        2.2 和知情权的冲突第50-51页
    3. 与既有保护制度的矛盾第51-52页
    4. 商业秘密和国家秘密的混用第52-54页
第五章 中医药商业秘密保护的出路第54-66页
    1. 中医药企业内部商业秘密保护第54-56页
        1.1 契约方式保护中医药商业秘密第54-55页
        1.2 经济手段保护中医药商业秘密第55-56页
        1.3 中医药商业秘密接触范围的控制第56页
    2. 商业秘密侵权救济的完善第56-58页
        2.1 禁令救济第56-57页
        2.2 举证责任分配第57页
        2.3 惩罚性赔偿第57-58页
    3. 信息公开和信息保密的协调第58-61页
        3.1 冲突解决的基本原则第58-60页
        3.2 冲突的解决方法:体系重构——以新药为例第60-61页
    4. 公法保护和私法保护相结合第61-63页
        4.1 限制国家秘密扩大化第61-62页
        4.2 中药品种保护制度重新定位第62页
        4.3 公法和私法的综合保护机制第62-63页
    5. 商业秘密保护与其他保护制度相结合第63-66页
        5.1 与专利相结合第63-64页
        5.2 与商标相结合第64页
        5.3 与著作权结合第64-66页
结语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2-73页
致谢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欧李果实类黄酮物质提取、组分鉴定及抗氧化能力研究
下一篇:枣粉日粮对肉牛瘤胃发酵及生产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