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1 IF 钢的概述 | 第10-15页 |
1.1.1 IF 钢的发展 | 第10-11页 |
1.1.2 我国 IF 钢生产现状 | 第11页 |
1.1.3 IF 钢的生产工艺 | 第11-12页 |
1.1.4 IF 钢冶炼技术 | 第12-13页 |
1.1.5 IF 钢轧制工艺 | 第13-15页 |
1.2 稀土元素 | 第15-18页 |
1.2.1 稀土的简介 | 第15-16页 |
1.2.2 稀土在钢中的作用 | 第16-17页 |
1.2.3 稀土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 第17-18页 |
1.3 偏析概述 | 第18-20页 |
1.3.1 偏析的分类 | 第18-19页 |
1.3.2 磷元素的偏析 | 第19-20页 |
1.4 稀土对二次加工脆性(SWE)的影响 | 第20-21页 |
1.4.1 二次加工脆性概念 | 第20页 |
1.4.2 稀土细化晶粒对二次加工脆性的影响 | 第20-21页 |
1.4.3 固溶稀土对二次加工脆性的影响 | 第21页 |
1.5 选题的背景及内容 | 第21-24页 |
1.5.1 选题背景 | 第21-22页 |
1.5.2 选题意义 | 第22页 |
1.5.3 选题目的 | 第22页 |
1.5.4 选题内容 | 第22-24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4-32页 |
2.1 实验材料成分设计 | 第24-26页 |
2.1.1 实验钢成分设计 | 第24-25页 |
2.1.2 实验原料 | 第25-26页 |
2.2 冶炼工艺 | 第26-27页 |
2.3 配料计算 | 第27-28页 |
2.4 试验钢成分测定 | 第28页 |
2.5 热处理工艺 | 第28页 |
2.6 实验钢的性能检测 | 第28-29页 |
2.7 试验钢显微组织观察及夹杂物分析 | 第29-30页 |
2.7.1 试样制备 | 第29页 |
2.7.2 显微组织观察 | 第29页 |
2.7.3 夹杂物分析 | 第29-30页 |
2.8 力学性能测试 | 第30-32页 |
2.8.1 室温拉升实验 | 第30页 |
2.8.2 室温冲击试验 | 第30-31页 |
2.8.3 低温冲杯试验 | 第31页 |
2.8.4 硬度测试 | 第31-32页 |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2-40页 |
3.1 退火时间对含稀土 IF 钢汽车板材的组织影响 | 第32-33页 |
3.2 实验钢中的夹杂物的存在形式 | 第33-34页 |
3.3 退火时间对含稀土 IF 钢汽车板材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4-36页 |
3.4 室温拉伸断口显微形貌分析 | 第36-37页 |
3.5 含稀土 IF 钢汽车板材硬度测试 | 第37页 |
3.6 室温冲击试验 | 第37-38页 |
3.7 冲杯法检测含稀土 IF 钢汽车板材的二次加工脆性 | 第38-40页 |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