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7-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0页 |
1.1 前列腺癌概况 | 第11页 |
1.2 上皮间质转化 | 第11-17页 |
1.2.1 与EMT相关的信号通路 | 第12-15页 |
1.2.2 EMT与肿瘤转移 | 第15-16页 |
1.2.3 EMT在转移性PCa中扮演的角色 | 第16-17页 |
1.3 β-catenin与EMT | 第17-18页 |
1.4 抑制肿瘤EMT的药物研究进展 | 第18页 |
1.5 Arenobufagin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6 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0-38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20-28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0-27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8-38页 |
2.2.1 细胞培养 | 第28页 |
2.2.2 细胞增殖实验 | 第28页 |
2.2.3 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ting) | 第28-30页 |
2.2.4 细胞形态观察实验 | 第30-31页 |
2.2.5 细胞骨架观察实验 | 第31页 |
2.2.6 Wound healing实验 | 第31页 |
2.2.7 细胞迁移侵袭实验 | 第31页 |
2.2.8 免疫荧光 | 第31-32页 |
2.2.9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第32-33页 |
2.2.10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 第33-34页 |
2.2.11 质粒转化 | 第34页 |
2.2.12 质粒提取 | 第34-35页 |
2.2.13 β-catenin过表达细胞株的构建 | 第35页 |
2.2.14 siRNA转染 | 第35页 |
2.2.15 裸鼠皮下异移植瘤模型的构建 | 第35-36页 |
2.2.16 裸鼠肺转移瘤模型的构建 | 第36页 |
2.2.17 HE染色和IHC | 第36-37页 |
2.2.18 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的检测 | 第37页 |
2.2.19 统计学分析 | 第37-38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38-51页 |
3.1 Arenobufagin改变PC3细胞的形态 | 第38-39页 |
3.2 Arenobufagin抑制PC3细胞EMT | 第39-41页 |
3.3 Arenobufagin减弱PC3细胞的运动能力 | 第41-42页 |
3.4 Arenobufagin下调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 | 第42-43页 |
3.5 Arenobufagin下调β-catenin不依赖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第43-44页 |
3.6 Arenobufagin抑制β-catenin入核 | 第44-45页 |
3.7 β-catenin参与arenobufagin抑制PC3细胞EMT的作用 | 第45-48页 |
3.7.1 β-catenin的过表达拮抗arenobufagin抑制PC3细胞EMT的作用 | 第45-47页 |
3.7.2 β-catenin的敲低协同arenobufagin抑制PC3细胞EMT的作用 | 第47-48页 |
3.8 Arenobufagin抑制异移植瘤的EMT及减少肺转移灶的形成 | 第48-49页 |
3.9 Arenobufagin对心肝脾肺肾组织无明显毒性作用 | 第49-51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1-56页 |
4.1 Arenobufagin抑制PC3细胞的EMT和转移 | 第52-53页 |
4.2 Arenobufagin下调β-catenin不依赖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 第53-54页 |
4.3 β-catenin参与arenobufagin抑制PC3细胞EMT的作用 | 第54-55页 |
4.4 Arenobufagin体内剂量选择及体内抗肿瘤活性评价 | 第55-56页 |
第五章 总结、创新点及展望 | 第56-58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6页 |
5.2 创新点 | 第56页 |
5.3 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