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1 绪论 | 第8-12页 |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9-10页 |
| 1.2.1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 1.2.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0-12页 |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 2.1 概念界定 | 第12-13页 |
| 2.1.1 对外直接投资 | 第12页 |
| 2.1.2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 | 第12-13页 |
| 2.1.3 自主创新与自主创新能力 | 第13页 |
| 2.2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基本理论 | 第13-15页 |
| 2.2.1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 第13-14页 |
| 2.2.2 技术差距理论 | 第14-15页 |
| 2.3 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 2.3.1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存在性研究 | 第15-16页 |
| 2.3.2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区域差异研究 | 第16-17页 |
| 2.3.3 吸收能力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 第17页 |
| 2.3.4 制度环境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 | 第17-18页 |
| 2.3.5 逆向技术溢出的门槛效应研究 | 第18-19页 |
| 2.3.6 文献述评 | 第19-20页 |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20-24页 |
| 3.1 全样本假设 | 第20-21页 |
| 3.2 东、中、西部地区分区域假设 | 第21页 |
| 3.3 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假设 | 第21-24页 |
| 3.3.1 政府对教育的扶持力度 | 第21-22页 |
| 3.3.2 企业税费负担 | 第22页 |
| 3.3.3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 第22-23页 |
| 3.3.4 政府对投资的干预强度 | 第23-24页 |
| 4 实证研究 | 第24-47页 |
| 4.1 研究设计 | 第24-32页 |
| 4.1.1 计量模型 | 第24-27页 |
| 4.1.2 样本选择 | 第27-28页 |
| 4.1.3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 第28-32页 |
| 4.2 各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32页 |
| 4.3 模型内生性检验 | 第32-33页 |
|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3-42页 |
| 4.4.1 全国样本估计结果分析 | 第33-34页 |
| 4.4.2 分区域结果估计分析 | 第34-35页 |
| 4.4.3 制度环境的门槛效应分析 | 第35-42页 |
| 4.5 稳健性检验 | 第42-47页 |
| 4.5.1 全样本稳健性检验 | 第43-44页 |
| 4.5.2 分区域稳健性检验 | 第44-45页 |
| 4.5.3 制度环境门槛效应稳健性检验 | 第45-47页 |
|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47-51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47-48页 |
| 5.2 对策建议 | 第48-51页 |
| 5.2.1 加大国内研发投入,提高研发效率 | 第48页 |
| 5.2.2 由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转变为鼓励对外直接投资 | 第48页 |
| 5.2.3 培育全方位对外直接投资的新优势 | 第48-49页 |
| 5.2.4 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