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与市场论文--广告论文

消费社会学视角下中国广告中性元素的社会建构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导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文献综述第12-18页
        1.3.1 消费社会学研究进展第12-14页
        1.3.2 性社会学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3 性元素广告研究进展第15-17页
        1.3.4 研究述评第17-18页
    1.4 研究设计第18-20页
        1.4.1 研究思路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2 相关概念与理论第20-26页
    2.1 概念界定第20-21页
        2.1.1 消费社会第20页
        2.1.2 性元素第20页
        2.1.3 社会建构第20-21页
    2.2 作为个体心理动力的性第21-22页
        2.2.1 性本能理论第21页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第21-22页
    2.3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第22页
    2.4 社会发展动力视角下的消费社会学理论第22-26页
        2.4.1 消费社会的特征第22-24页
        2.4.2 消费社会下的符号学第24-26页
3 中国广告中性元素的社会建构第26-31页
    3.1 广告中性元素的表现形式第26-28页
        3.1.1 裸露第26-27页
        3.1.2 性感行为第27页
        3.1.3 性化的躯体第27页
        3.1.4 性符号暗示第27-28页
    3.2 性元素广告类型的分类原则第28-31页
        3.2.1 依据产品与性的关联程度第28-29页
        3.2.2 依据广告表达形式的不同第29-30页
        3.2.3 依据广告刊登媒体的不同第30-31页
4 中国广告中性元素的社会建构问题第31-42页
    4.1 存在的问题第31-35页
        4.1.1 性运用失范第31-32页
        4.1.2 不科学的身体性征第32-33页
        4.1.3 性别不平等第33-35页
    4.2 符号学分析——以奥迪二手车广告为例第35-38页
        4.2.1 广告文本第36页
        4.2.2 符号编码第36-37页
        4.2.3 符号解码第37-38页
    4.3 广告中性的社会建构逻辑第38-42页
        4.3.1 消费逻辑第38-39页
        4.3.2 男权逻辑第39-40页
        4.3.3 性偶像逻辑第40-42页
5 广告中性元素的社会建构应遵循的原则第42-46页
    5.1 主体性原则第42-43页
    5.2 科学健康原则第43-44页
    5.3 榜样引领原则第44页
    5.4 性别平等原则第44-46页
6 结语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致谢第52-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地方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效应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下一篇:我国双层股权结构适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