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TiO_2光催化反应机理 | 第9-10页 |
1.3 TiO_2(B)和Na_2MgTi_7O_(16)的晶体结构 | 第10-11页 |
1.4 TiO_2(B)基光催化材料的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 第12-15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 | 第15-27页 |
2.1 第一性原理计算方法简介 | 第15页 |
2.2 多粒子体系Schrodinger方程以及其求解 | 第15-18页 |
2.2.1 多粒子体系Schrodinger方程 | 第15-16页 |
2.2.2 M.Born-J.E.Oppenheimer绝热近似 | 第16-17页 |
2.2.3 Hartree-Fock单电子近似 | 第17-18页 |
2.3 密度泛函理论(DFT) | 第18-22页 |
2.3.1 Hohenberg-Kohn定理 | 第18-19页 |
2.3.2 Kohn-Sham定理 | 第19-20页 |
2.3.3 局域密度近似(LDA) | 第20-21页 |
2.3.4 广义梯度近似(GGA) | 第21页 |
2.3.5 轨道定域泛函LDA/GGA+U | 第21-22页 |
2.3.6 杂化泛函HSE | 第22页 |
2.4 MedeA-VASP软件包 | 第22-23页 |
2.5 实验原料与仪器设备 | 第23-27页 |
2.5.1 实验原料 | 第23页 |
2.5.2 实验设备 | 第23页 |
2.5.3 实验方法和样品表征 | 第23-24页 |
2.5.4 光催化性能表征 | 第24页 |
2.5.5 表面电势表征 | 第24-27页 |
第3章 TiO_2(B)电子结构与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27-35页 |
3.1 引言 | 第27页 |
3.2 计算方法 | 第27-28页 |
3.3 TiO_2(B)表面稳定性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28-32页 |
3.3.1 表面稳定性 | 第28-30页 |
3.3.2 表面电子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30-32页 |
3.4 吸附表面电子结构和稳定性研究 | 第32-33页 |
3.4.1 计算模型 | 第32页 |
3.4.2 吸附表面的电子结构和稳定性 | 第32-3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光生电子在Na_(0.9)Mg_(0.45)Ti_(3.55)O_8表面转移机理研究 | 第35-53页 |
4.1 引言 | 第35-36页 |
4.2 Na_(0.9)Mg_(0.45)Ti_(3.55)O_8光催化性能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 第36-41页 |
4.2.1 Na_(0.9)Mg_(0.45)Ti_(3.55)O_8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36页 |
4.2.2 Na_(0.9)Mg_(0.45)Ti_(3.55)O_8粉体的表征 | 第36-38页 |
4.2.3 Na_(0.9)Mg_(0.45)Ti_(3.55)O_8粉体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38-39页 |
4.2.4 Na_(0.9)Mg_(0.45)Ti_(3.55)O_8粉体的表面电势测量 | 第39-41页 |
4.3 Au/ Na_(0.9)Mg_(0.45)Ti_(3.55)O_8粉体的光催化性能探究 | 第41-44页 |
4.3.1 Au/ Na_(0.9)Mg_(0.45)Ti_(3.55)O_8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41-43页 |
4.3.2 Au/ Na_(0.9)Mg_(0.45)Ti_(3.55)O_8粉体的光催化性能测试 | 第43-44页 |
4.4 Na_2MgTi_7O_(16)表面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 | 第44-51页 |
4.4.1 计算方法和模型 | 第44-48页 |
4.4.2 Na_2MgTi_7O_(16)块体的电子结构 | 第48-49页 |
4.4.3 Na_2MgTi_7O_(16)表面的稳定性和电子结构 | 第49-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9页 |
致谢 | 第69-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