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教学风格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10-22页 |
(一)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1.理论依据 | 第10页 |
2.实践依据 | 第10-11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1.国外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2.国内相关研究 | 第12-20页 |
3.对以往研究的梳理与述评 | 第20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1.文献研究法 | 第20-21页 |
2.案例分析法 | 第21页 |
(四) 创新价值 | 第21-22页 |
一、李镇西语文教学风格的特色 | 第22-29页 |
(一) 爱心——李镇西语文教学风格的基础 | 第22-24页 |
1.做教育:秉持一颗朴素的上进心 | 第22-23页 |
2.待孩子:拥有一颗爱学生的教育心 | 第23页 |
3.对教学:怀揣一颗尊重人格的耐心 | 第23-24页 |
4.教语文:保持一颗热爱生活的童心 | 第24页 |
(二) 民主——李镇西语文教学风格的保证 | 第24-26页 |
1.课堂内外建立平等交往的师生关系 | 第24-25页 |
2.语文课堂营造公平竞争的教学氛围 | 第25页 |
3.文本解读以学生视角出发读出个性 | 第25-26页 |
4.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师生合作学习 | 第26页 |
(三) 创新——李镇西语文教学风格的精髓 | 第26-29页 |
1.鼓励学生,“读出问题” | 第27页 |
2.逼问学生,“逼”出创新 | 第27页 |
3.教学随机,迸出新思 | 第27-29页 |
二、李镇西语文教学风格的形成 | 第29-38页 |
(一) 形成基础 | 第29-31页 |
1.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积累 | 第29-30页 |
2.中外教育家的影响 | 第30页 |
3.文学素养的积淀 | 第30-31页 |
4.名师的示范点拨 | 第31页 |
(二) 形成过程 | 第31-33页 |
1.历练阶段:诗意教学 | 第31-32页 |
2.发展阶段:模仿创新 | 第32页 |
3.形成阶段:不忘初心 | 第32-33页 |
(三) 李镇西语文教学风格的表征 | 第33-38页 |
1.教学语言:点拨中不失风趣 | 第33-34页 |
2.教学方法:民主中注重启发 | 第34-35页 |
3.课堂氛围:对话中实现共享 | 第35页 |
4.教学内容:构建语文生活化 | 第35-36页 |
5.教学评价:奖惩中尊重人格 | 第36-38页 |
三、李镇西教学风格对小学教师的启示 | 第38-43页 |
(一) 对小学语文教师组织教学的启示 | 第38-40页 |
1.语言风趣,幽默点拨中注重启发创造思维 | 第38-39页 |
2.民主教学,平等对话中实现师生心灵沟通 | 第39页 |
3.平等共享,课堂交流中完成师生互批互改 | 第39页 |
4.生活语文,自然环境中培养学生作文写话 | 第39-40页 |
5.有效奖惩,恰当评价中帮助学生自我提升 | 第40页 |
(二) 对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 第40-43页 |
1.追求崇高专业理想 | 第41页 |
2.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 第41页 |
3.树立终身学习思想 | 第41-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