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第二节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三、研究评述 | 第13-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三、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一、数字化城市管理 | 第16页 |
二、智慧城市管理 | 第16-17页 |
三、大数据 | 第17-18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18-19页 |
二、协同治理理论 | 第19页 |
第三节 大数据在智慧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及影响 | 第19-21页 |
第三章 晋江市智慧城市管理现状分析 | 第21-41页 |
第一节 晋江市智慧城市管理的运行情况 | 第21-24页 |
一、建设情况 | 第21-23页 |
二、运行机制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晋江市智慧城市管理取得的成效 | 第24-35页 |
一、城市管理效能提升 | 第24-31页 |
二、问题发现能力提升 | 第31-32页 |
三、问题处置能力增强 | 第32-35页 |
第三节 晋江市智慧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5-37页 |
一、城郊结合处管理存在短板 | 第35页 |
二、服务功能有限 | 第35-36页 |
三、运行质量和效率有待提升 | 第36页 |
四、公众参与度严重偏低 | 第36-37页 |
第四节 晋江市智慧城市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1页 |
一、重经济建设而轻城市管理 | 第37-38页 |
二、传统城市管理理念制约服务功能拓展 | 第38-39页 |
三、政府部门间协调不顺畅 | 第39-40页 |
四、公众参与宣传不到位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国内外智慧城市管理的实践 | 第41-46页 |
第一节 国外智慧城市管理的典型案例 | 第41-42页 |
一、美国迪比克市智慧城市管理 | 第41页 |
二、新加坡政府的一站式电子政务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国内智慧城市管理的典型案例 | 第42-44页 |
一、北京市“五位一体”智慧城市管理 | 第42-43页 |
二、浙江省“杭州模式”智慧城市管理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国内外智慧城市管理实践的经验启示 | 第44-46页 |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 第44页 |
二、依靠技术支撑整合资源 | 第44-45页 |
三、依靠数据分析科学决策 | 第45页 |
四、引导公众与政府一起参与城市管理 | 第45页 |
五、高效管理与有效监督并行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大数据背景下晋江市智慧城市管理的进一步完善 | 第46-51页 |
第一节 创新管理理念 | 第46-47页 |
一、转变政府管理理念 | 第46-47页 |
二、数据分析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第47页 |
第二节 健全法律体系 | 第47-48页 |
一、完善城市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7-48页 |
二、梳理智慧城市管理流程规范 | 第48页 |
第三节 健全组织体系 | 第48-49页 |
一、构建高位组织领导体系 | 第48页 |
二、部门信息共享互助 | 第48-49页 |
第四节 强化考核监督 | 第49页 |
一、强化考核监督 | 第49页 |
二、创新考核方式 | 第49页 |
第五节 强化保障体系 | 第49-51页 |
一、建立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 第49-50页 |
二、推动多元化治理 | 第50-51页 |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 第51-53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1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附录A | 第57-58页 |
附录B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