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P204萃取钒渣酸浸液中钒的基础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1.1 钒的性质 | 第12-13页 |
1.2 钒资源 | 第13-15页 |
1.2.1 钒资源种类 | 第13-14页 |
1.2.2 世界钒资源 | 第14页 |
1.2.3 中国钒资源 | 第14-15页 |
1.3 钒的生产和应用 | 第15-18页 |
1.3.1 钒的生产 | 第15-16页 |
1.3.2 钒的应用 | 第16-18页 |
1.4 钒渣浸出提钒工艺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1.4.1 钒渣的生产工艺 | 第18-19页 |
1.4.2 钠化焙烧-浸出提钒工艺 | 第19-20页 |
1.4.3 钙化焙烧-浸出提钒工艺 | 第20-21页 |
1.4.4 无盐焙烧-浸出提钒工艺 | 第21-22页 |
1.4.5 复合添加剂焙烧提钒法 | 第22页 |
1.5 含钒溶液净化方法 | 第22-24页 |
1.5.1 化学沉淀法 | 第22-23页 |
1.5.2 离子交换法 | 第23页 |
1.5.3 溶剂萃取法 | 第23-24页 |
1.6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4-28页 |
1.6.1 课题来源 | 第24页 |
1.6.2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24-27页 |
1.6.3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2章 研究方法 | 第28-34页 |
2.1 实验原料及设备 | 第28-30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8-29页 |
2.1.2 实验药品 | 第29页 |
2.1.3 实验设备 | 第29-3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2.2.1 价态测定实验 | 第30页 |
2.2.2 萃取实验 | 第30-31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31-34页 |
2.3.1 ICP法测量水相余液中元素含量 | 第31-32页 |
2.3.2 相关计算公式 | 第32-34页 |
第3章 浸出液成分分析 | 第34-56页 |
3.1 浸出液元素赋存状态分析 | 第34-45页 |
3.1.1 浸出液热力学分析 | 第34-41页 |
3.1.2 浸出液钒、铁价态及含量测定 | 第41-45页 |
3.2 钒水体系组分优势区域图绘制 | 第45-51页 |
3.2.1 水溶液中四价钒的热力学平衡分析 | 第46-48页 |
3.2.2 水溶液中五价钒的热力学平衡分析 | 第48-51页 |
3.3 铁水体系组分优势区域图绘制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第4章 P204萃取钒的性能研究 | 第56-74页 |
4.1 V(Ⅳ)的萃取性能研究 | 第57-63页 |
4.1.1 水相初始pH的影响 | 第57-59页 |
4.1.2 P204用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4.1.3 萃取相比的影响 | 第60-62页 |
4.1.4 震荡时间的影响 | 第62-63页 |
4.2 V(Ⅳ)的萃取机理研究 | 第63-67页 |
4.2.1 P204饱和容量 | 第63-64页 |
4.2.2 萃取平衡等温线 | 第64-66页 |
4.2.3 萃合物组成及平衡反应式 | 第66-67页 |
4.3 V(Ⅴ)的萃取性能研究 | 第67-73页 |
4.3.1 水相初始pH的影响 | 第67-69页 |
4.3.2 P204用量的影响 | 第69-70页 |
4.3.3 萃取相比的影响 | 第70-71页 |
4.3.4 震荡时间的影响 | 第71-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Fe (Ⅲ)与V(Ⅳ)萃取分离性能研究 | 第74-90页 |
5.1 正交实验 | 第74-77页 |
5.2 震荡时间的影响 | 第77-79页 |
5.3 TBP用量的影响 | 第79-80页 |
5.4 水相初始pH的影响 | 第80-82页 |
5.5 P204用量的影响 | 第82-83页 |
5.6 萃取相比的影响 | 第83-84页 |
5.7 萃取温度的影响 | 第84-86页 |
5.8 还原剂用量的影响 | 第86-88页 |
5.9 多级萃取实验 | 第88-89页 |
5.10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