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4-24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4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4-17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1.3.1 场外交易市场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1.3.2 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1.3.3 企业融资效率的研究 | 第19-20页 |
1.3.4 文献综述评述 | 第20-21页 |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2 基本内容和论文框架 | 第21-22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2-24页 |
2 区域性场外市场的发展——以浙江股权交易中心为例 | 第24-39页 |
2.1 国内区域性场外市场的发展 | 第24-26页 |
2.1.1 区域性场外市场整体概况 | 第24-25页 |
2.1.2 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融资功能 | 第25-26页 |
2.2 国内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比较 | 第26-29页 |
2.2.1 挂牌门槛 | 第27-28页 |
2.2.2 交易制度 | 第28页 |
2.2.3 监督管理制度 | 第28-29页 |
2.3 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基本概况 | 第29-30页 |
2.4 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的业务架构 | 第30-35页 |
2.4.1 挂牌业务 | 第31-33页 |
2.4.2 股权交易业务 | 第33页 |
2.4.3 私募发行业务 | 第33-34页 |
2.4.4 质押融资业务 | 第34-35页 |
2.5 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的优势和存在问题 | 第35-39页 |
2.5.1 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的优势 | 第35-36页 |
2.5.2 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存在的问题 | 第36-39页 |
3 场外交易市场的国际比较 | 第39-51页 |
3.1 成熟场外市场及其特点 | 第39-45页 |
3.1.1 美国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 | 第39-43页 |
3.1.2 日本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 | 第43-45页 |
3.2 新兴场外市场及其特点 | 第45-47页 |
3.2.1 印度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 | 第46-47页 |
3.2.2 波兰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情况 | 第47页 |
3.3 场外交易市场发展的比较分析 | 第47-49页 |
3.3.1 场外交易市场的多层次建设 | 第47-48页 |
3.3.2 保持场外交易市场对企业的吸引力 | 第48-49页 |
3.3.3 多元化的市场制度 | 第49页 |
3.4 对浙江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启示 | 第49-51页 |
4 浙江股权交易中心融资效率影响因素 | 第51-66页 |
4.1 区域性场外交易市场的融资效率评价 | 第51-52页 |
4.2 融资理论评价体系 | 第52-53页 |
4.2.1 理论分析法 | 第52页 |
4.2.2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 第52-53页 |
4.2.3 熵值法 | 第53页 |
4.3 基于DEA模型的浙江股权交易中心融资效率评价 | 第53-60页 |
4.3.1 DEA模型介绍 | 第53-55页 |
4.3.2 指标选取 | 第55-57页 |
4.3.3 浙江股权交易中心融资效率评价 | 第57-60页 |
4.4 浙江股权交易中心融资效率的影响因素 | 第60-65页 |
4.4.1 挂牌企业的纯技术效率评价 | 第60-61页 |
4.4.2 变量选取 | 第61-62页 |
4.4.3 模型的构建 | 第62页 |
4.4.4 相关性检验 | 第62-63页 |
4.4.5 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 第63-64页 |
4.4.6 实证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4.5 小结 | 第65-66页 |
5 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发展的相关建议 | 第66-70页 |
5.1 关于浙江股权交易中心发展的相关建议 | 第66-70页 |
5.1.1 对浙江股权交易中心的建设 | 第66-68页 |
5.1.2 对挂牌企业的管理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