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红山根四村黄土边坡稳定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渗流分析研究现状 | 第11页 |
1.2.2 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降雨入渗条件下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7-29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7-20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7页 |
2.1.2 气象特征 | 第17-19页 |
2.1.3 河流水系 | 第19-20页 |
2.2 区域地质环境 | 第20-28页 |
2.2.1 地形地貌 | 第20-22页 |
2.2.2 地层岩性 | 第22-24页 |
2.2.3 地质构造 | 第24-27页 |
2.2.4 水文地质概况 | 第27-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红四村滑坡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 | 第29-37页 |
3.1 滑坡基本特征 | 第29-33页 |
3.1.1 滑坡区地貌形态 | 第29-31页 |
3.1.2 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 | 第31-33页 |
3.2 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 第33-34页 |
3.3 滑坡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34页 |
3.4 滑坡形成因素及形成机制分析 | 第34-36页 |
3.4.1 滑坡形成因素分析 | 第34-35页 |
3.4.2 滑坡形成机制 | 第35-3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不同工况下滑坡渗流场分析及稳定性计算 | 第37-62页 |
4.1 Geostudio软件原理介绍 | 第37-38页 |
4.1.1 SEEP/W模块基本原理 | 第37页 |
4.1.2 SLOPE/W模块基本原理 | 第37-38页 |
4.2 模拟工况 | 第38-39页 |
4.2.1 降雨工况 | 第38-39页 |
4.2.2 地震工况 | 第39页 |
4.3 红山根四村Ⅰ号滑坡 | 第39-55页 |
4.3.1 模型建立 | 第39-40页 |
4.3.2 边界条件 | 第40-41页 |
4.3.3 计算参数选取 | 第41-47页 |
4.3.4 渗流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47-50页 |
4.3.5 不同工况下滑坡稳定性评价 | 第50-55页 |
4.4 红山根四村Ⅱ号边坡 | 第55-61页 |
4.4.1 模型建立 | 第55页 |
4.4.2 边界条件 | 第55-56页 |
4.4.3 计算参数选取 | 第56页 |
4.4.4 渗流场模拟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4.4.5 不同工况下滑坡稳定性评价 | 第58-6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滑坡防治对策 | 第62-68页 |
5.1 滑坡防治原则 | 第62页 |
5.2 红山根Ⅱ边坡防治措施 | 第62-67页 |
5.2.1 预应力锚索加固 | 第63-66页 |
5.2.2 抗滑桩 | 第66页 |
5.2.3 地表排水沟 | 第66-67页 |
5.2.4 其它防治措施 | 第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页 |
6.2 展望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附录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