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前言 | 第11页 |
1.2 超疏水概念 | 第11页 |
1.3 超疏水原理 | 第11-16页 |
1.3.1 接触角理论 | 第12-13页 |
1.3.2 Wenzel模型理论 | 第13-14页 |
1.3.3 Cassie-Baxter模型理论 | 第14-15页 |
1.3.4 滚动角理论 | 第15-16页 |
1.4 超疏水表面的制备方法 | 第16-21页 |
1.4.1 溶胶-凝胶法 | 第18页 |
1.4.2 层层自组装法 | 第18-19页 |
1.4.3 蚀刻法 | 第19页 |
1.4.4 静电纺丝法 | 第19页 |
1.4.5 模板法 | 第19-20页 |
1.4.6 相分离法 | 第20页 |
1.4.7 其他方法 | 第20-21页 |
1.5 超疏水材料的应用 | 第21-22页 |
1.5.1 自清洁 | 第21页 |
1.5.2 金属防腐 | 第21页 |
1.5.3 防覆冰 | 第21页 |
1.5.4 油水分离 | 第21页 |
1.5.5 防水织物 | 第21-22页 |
1.5.6 其他应用 | 第22页 |
1.6 超疏水材料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1.6.1 制备工艺 | 第22页 |
1.6.2 透明性和稳定性 | 第22-23页 |
1.6.3 机械稳定性及老化问题 | 第23页 |
1.6.4 理论模型 | 第23页 |
1.7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1.7.1 研究目标 | 第23-24页 |
1.7.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2章 相分离法制备聚丙烯超疏水薄膜的研究 | 第25-33页 |
2.1 前言 | 第25-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6页 |
2.2.2 实验过程 | 第26-27页 |
2.2.3 性能及其结构表征 | 第2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7-32页 |
2.3.1 相分离温度和时间对薄膜疏水性的影响 | 第27-28页 |
2.3.2 PP用量对薄膜疏水性的影响 | 第28-29页 |
2.3.3 2-丁酮用量对薄膜疏水性的影响 | 第29-30页 |
2.3.4 非溶剂类型对薄膜疏水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2.3.5 SEM分析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超疏水海绵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 | 第33-44页 |
3.1 前言 | 第33-34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4-36页 |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34-35页 |
3.2.2 实验过程 | 第35-36页 |
3.3 结果和讨论 | 第36-42页 |
3.3.1 硫醇与氯化铜比例对产物质量的影响 | 第36页 |
3.3.2 温度对于产物质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3 反应时间对于产物质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3.3.4 pH值对于产物质量的影响 | 第38页 |
3.3.5 分散液浓度对于疏水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3.3.6 海绵密度对材料疏水性能的影响 | 第39页 |
3.3.7 硫醇种类对材料疏水性能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8 海绵处理前后表面疏水性能比较 | 第40页 |
3.3.9 超疏水海绵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 | 第40-41页 |
3.3.10 SEM表面分析 | 第41-42页 |
3.3.11 表面元素分析 | 第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机械混合法制备改性聚氨酯/纳米SiO_2复合超疏水涂层 | 第44-60页 |
4.1 前言 | 第44-45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5-50页 |
4.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45-46页 |
4.2.2 有机硅改性聚氨酯的制备 | 第46页 |
4.2.3 氟化改性聚氨酯的制备 | 第46-47页 |
4.2.4 超疏水涂层的制备 | 第47页 |
4.2.5 工艺流程图 | 第47页 |
4.2.6 涂层性能及其结构表征 | 第47-5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0-58页 |
4.3.1 SiO_2/PU质量比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2 稀释剂的影响 | 第51-52页 |
4.3.3 甲苯在混合溶剂中占比的影响 | 第52页 |
4.3.4 全氟辛醇含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4.3.5 SiO_2/PU质量比的影响 | 第53-54页 |
4.3.6 稀释剂种类的影响 | 第54-55页 |
4.3.7 TDI用量的影响 | 第55-57页 |
4.3.8 SEM分析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原位聚合法制备氟化聚氨酯/纳米SiO_2复合超疏水涂层 | 第60-72页 |
5.1 前言 | 第60-61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1-64页 |
5.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61-62页 |
5.2.2 改性聚氨酯的制备 | 第62页 |
5.2.3 超疏水涂层的制备 | 第62页 |
5.2.4 涂层性能及其结构表征 | 第62-63页 |
5.2.5 主要反应机理 | 第63-6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64-71页 |
5.3.1 纳米SiO_2用量的影响 | 第64-65页 |
5.3.2 纳米SiO_2粒径的影响 | 第65-66页 |
5.3.3 TMP用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5.3.4 TDI用量的影响 | 第67-68页 |
5.3.5 稀释剂种类的影响 | 第68-69页 |
5.3.6 SEM分析 | 第69-70页 |
5.3.7 红外分析 | 第70-7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6.1 总结 | 第72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72-73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