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三、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及特色 | 第12-15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一、银行不良贷款的基本概念 | 第15页 |
二、我国银行不良贷款的分类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第16-21页 |
一、信用论 | 第16-17页 |
二、金融内在脆弱性假说 | 第17-18页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8页 |
四、贷款借款人关系理论 | 第18-21页 |
第二章 I银行F省分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 | 第21-35页 |
第一节 I银行F省分行概述 | 第21-22页 |
一、公司信贷业务 | 第21-22页 |
二、个人信贷业务 | 第22页 |
第二节 I银行F省分行不良贷款概况 | 第22-27页 |
一、不良贷款的增长情况 | 第22-24页 |
二、不良贷款的区域分布 | 第24-25页 |
三、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 | 第25-27页 |
第三节 I银行F省分行已有的不良贷款防范措施 | 第27-35页 |
一、贷前审查 | 第27-28页 |
二、贷中操作 | 第28-31页 |
三、贷后监管 | 第31-35页 |
第三章 I银行F省分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分析 | 第35-47页 |
第一节 宏观环境PEST分析 | 第35-38页 |
一、政策环境 | 第35-36页 |
二、经济环境 | 第36-37页 |
三、社会环境 | 第37-38页 |
四、技术环境 | 第38页 |
第二节 借款人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一、四万亿投资背景下的盲目扩张 | 第39页 |
二、多头融资加快信贷风险生成 | 第39页 |
三、短贷长投增加资金链断裂的可能性 | 第39-40页 |
四、资金变相流入民间拆借等高风险渠道 | 第40页 |
五、对外担保过多拖垮企业 | 第40页 |
六、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 第40页 |
第三节 I银行F省分行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40-47页 |
一、经营业绩冲动 | 第40-41页 |
二、信贷结构不合理 | 第41页 |
三、公司客户经理队伍薄弱 | 第41-43页 |
四、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存在不足 | 第43-47页 |
第四章 I银行F省分行不良贷款案例分析 | 第47-53页 |
第一节 不良贷款案例简述 | 第47-50页 |
一、逾期贷款概况 | 第47-48页 |
二、H实业有限公司财务状况 | 第48-49页 |
三、贷款保证人情况 | 第49-50页 |
四、I银行已经采取的催收手段 | 第50页 |
第二节 贷款审查及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50-53页 |
一、贷款审查中存在的问题 | 第50-51页 |
二、贷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51-53页 |
第五章 加强I银行F省分行不良贷款防范的对策 | 第53-67页 |
第一节 加强宏观风险防范,完善信贷投向策略 | 第53-56页 |
一、形成稳健的风险偏好 | 第53页 |
二、加强对宏观经济趋势的分析 | 第53页 |
三、合理控制信贷结构 | 第53-56页 |
第二节 加强借款人风险防范,完善信贷风险的全流程管理 | 第56-60页 |
一、完善对借款人贷前风险评估 | 第56-58页 |
二、加强对借款人贷后风险的动态监测 | 第58-60页 |
第三节 加强银行内部风险防范,完善对信贷人员的管理机制 | 第60-67页 |
一、提高业务技能和风险识别能力 | 第60-63页 |
二、建立健全权力制衡机制 | 第63-64页 |
三、提高客户经理队伍素质 | 第64-67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