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绪论 | 第10-34页 |
1 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简介 | 第10-11页 |
2 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的响应机理 | 第11-19页 |
2.1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 | 第12-13页 |
2.2 光致电子转移(PET) | 第13-15页 |
2.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 | 第15-19页 |
3 罗丹明类阳离子荧光探针 | 第19-33页 |
3.1 罗丹明铁离子荧光探针 | 第20-24页 |
3.1.1 罗丹明Fe~(2+)荧光探针 | 第21-22页 |
3.1.2 罗丹明Fe~(3+)荧光探针 | 第22-24页 |
3.2 罗丹明铜离子荧光探针 | 第24-28页 |
3.3 罗丹明类pH荧光探针 | 第28-33页 |
4 本论文的选题思路 | 第33-34页 |
第一章 罗丹明基Cu~(2+)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测试 | 第34-60页 |
第一节 罗丹明基Cu~(2+)荧光探针的合成 | 第34-38页 |
1 引言 | 第34页 |
2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34-35页 |
2.1 实验仪器 | 第34页 |
2.2 实验试剂 | 第34-35页 |
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35-37页 |
3.1 中间体化合物L1的合成 | 第35-36页 |
3.2 目标化合物T1、T2的合成 | 第36-37页 |
3.2.1 化合物T1的合成 | 第36页 |
3.2.2 化合物T2的合成 | 第36-37页 |
4 小结 | 第37-38页 |
第二节 罗丹明基Cu~(2+)荧光探针的性能测试 | 第38-60页 |
1 引言 | 第38页 |
2 测试溶液的配制 | 第38页 |
3 探针的性能测试 | 第38-56页 |
3.1 溶剂体系的选择 | 第38-40页 |
3.2 pH对探针光谱的影响 | 第40-42页 |
3.3 探针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测试 | 第42-44页 |
3.4 金属离子竞争性实验测试 | 第44-46页 |
3.5 紫外和荧光滴定实验 | 第46-49页 |
3.6 探针与Cu~(2+)反应比的测试 | 第49-51页 |
3.7 探针对Cu~(2+)的可逆性测试 | 第51-52页 |
3.8 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 第52-55页 |
3.9 识别机理初探 | 第55-56页 |
4 小结 | 第56-60页 |
第二章 罗丹明基Fe~(3+)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测试 | 第60-86页 |
第一节 罗丹明基Fe~(3+)荧光探针的合成 | 第60-66页 |
1 引言 | 第60页 |
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60页 |
3 中间体化合物的合成 | 第60-62页 |
3.1 中间体L2的合成 | 第60-61页 |
3.2 中间体L3的合成 | 第61-62页 |
4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62-64页 |
4.1 化合物T3的合成 | 第62-63页 |
4.2 化合物T4的合成 | 第63-64页 |
5 化合物谱图特征解析 | 第64页 |
6 合成反应探讨 | 第64-66页 |
第二节 罗丹明基Fe~(3+)荧光探针的性能测试 | 第66-86页 |
1 引言 | 第66页 |
2 测试溶液的配制 | 第66页 |
3 探针的性能测试 | 第66-85页 |
3.1 水溶剂体系的选择 | 第66-68页 |
3.2 pH对探针光谱的影响 | 第68-69页 |
3.3 探针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测试 | 第69-72页 |
3.4 金属离子竞争性实验测试 | 第72-74页 |
3.5 紫外和荧光滴定实验 | 第74-78页 |
3.6 探针与Fe~(3+)络合比的测试 | 第78-80页 |
3.7 探针对Fe~(3+)的可逆性测试 | 第80-81页 |
3.8 线性范围及检测限 | 第81-84页 |
3.9 识别机理初探 | 第84-85页 |
4 小结 | 第85-86页 |
第三章 罗丹明基pH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测试 | 第86-110页 |
第一节 罗丹明基pH荧光探针的合成 | 第86-90页 |
1 引言 | 第86页 |
2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86页 |
3 目标化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 第86-89页 |
3.1 化合物T5的合成 | 第86-87页 |
3.2 化合物T6的合成 | 第87-88页 |
3.3 化合物T7的合成 | 第88-89页 |
4 目标化合物谱图的特征解析 | 第89页 |
5 合成条件探讨 | 第89-90页 |
第二节 罗丹明基pH荧光探针的性能测试 | 第90-110页 |
1 引言 | 第90页 |
2 测试溶液的配制 | 第90页 |
3 探针的性能测试 | 第90-108页 |
3.1 水溶剂体系的选择 | 第90-92页 |
3.2 紫外和荧光滴定实验 | 第92-100页 |
3.3 探针选择性测试 | 第100-104页 |
3.4 金属离子竞争性实验测试 | 第104-106页 |
3.5 探针的可逆性测试 | 第106-108页 |
3.6 识别机理初探 | 第108页 |
4 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110-112页 |
附录 | 第112-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0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40-142页 |
致谢 | 第142-144页 |
个人简历 | 第144-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