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其他论文--生活论文

高浓度餐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3-25页
    1.1 餐厨垃圾与餐厨垃圾渗滤液第13-16页
        1.1.1 餐厨垃圾的特点与危害第13页
        1.1.2 餐厨垃圾的处理方法第13-14页
        1.1.3 餐厨垃圾渗滤液处理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 高铁酸钾(K_2FeO_4)及其用途第16-18页
        1.2.1 高铁酸钾的制备方法第16-17页
        1.2.2 高铁酸钾的用途第17-18页
    1.3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技术第18-23页
        1.3.1 微生物燃料电池简介第18-20页
        1.3.2 微生物产电菌第20-21页
        1.3.3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21-23页
    1.4 本课题的提出第23-25页
        1.4.1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第23页
        1.4.2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2章 高浓度餐厨垃圾渗滤液的制备第25-32页
    2.1 实验部分第25-27页
        2.1.1 实验设备与材料第25-26页
        2.1.2 餐厨垃圾的采集与预处理第26页
        2.1.3 餐厨垃圾渗滤液的制备第26页
        2.1.4 餐厨垃圾渗滤液的特性分析第26-27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27-31页
        2.2.1 餐厨垃圾渗滤液的基本特性第27页
        2.2.2 餐厨垃圾渗滤液的pH随发酵时间的变化第27-28页
        2.2.3 餐厨垃圾渗滤液的VFA随时间的变化第28-29页
        2.2.4 餐厨垃圾渗滤液的COD随时间的变化第29-30页
        2.2.5 餐厨垃圾渗滤液的NH4~+-N随时间的变化第30-31页
    2.3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高铁酸钾对高浓度餐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研究第32-46页
    3.1 实验部分第33-34页
        3.1.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33页
        3.1.2 超声波辅助化学合成法制备K_2FeO_4第33-34页
        3.1.3 K_2FeO_4的表征第34页
        3.1.4 K_2FeO_4对餐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实验第34页
        3.1.5 分析方法第34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34-45页
        3.2.1 K_2FeO_4的表征第34-36页
        3.2.2 渗滤液初始COD浓度对COD和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6-37页
        3.2.3 K_2FeO_4投加量对渗滤液COD和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第37-39页
        3.2.4 渗滤液初始 pH 值对 COD 和 NH4~+-N 的处理效果的影响第39-40页
        3.2.5 处理时间对COD和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第40-41页
        3.2.6 正交实验及结果第41-42页
        3.2.7 K_2FeO_4处理高浓度餐厨垃圾渗滤液的机制探讨第42-45页
    3.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4章 微生物燃料电池对高浓度餐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研究第46-64页
    4.1 实验部分第46-49页
        4.1.1 实验仪器与材料第46-47页
        4.1.2 产电菌的筛选与表征第47页
        4.1.3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第47页
        4.1.4 底物对F026为产电菌的MFC产电性能的影响第47-48页
        4.1.5 MFC对高浓度餐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第48-49页
        4.1.6 分析与计算第49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49-62页
        4.2.1 菌株的电化学活性第49页
        4.2.2 高效产电菌的生理生化特征第49-51页
        4.2.3 基于 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多样性分析第51-54页
        4.2.4 底物对F026为产电菌的MFC产电性能的影响第54-58页
        4.2.5 MFC对高浓度餐厨垃圾渗滤液的处理第58-62页
    4.3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6页
    5.1 全文总结第64-65页
    5.2 建议与展望第65-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6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FLAC3D地铁车站基坑开挖的变形规律研究
下一篇:基于PLC的垃圾压缩站智能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