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 1.1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 仪器需求分析和基本技术指标 | 第12页 |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 第2章 电阻法持水率检测方法 | 第14-16页 |
| 2.1 局部持水率的定义 | 第14-15页 |
| 2.2 基于流体电阻的局部持水率检测方法 | 第15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15-16页 |
| 第3章 流体电阻的检测方法与仪器的总体方案 | 第16-32页 |
| 3.1 局部电阻传感器的模型 | 第16-17页 |
| 3.2 流体电阻测量方法之一——双极性脉冲激励检测法 | 第17-20页 |
| 3.3 流体电阻测量方法之二——正弦信号激励检测法 | 第20-22页 |
| 3.4 仪器总体方案 | 第22-27页 |
| 3.4.1 基于双极性脉冲激励的流体电阻测量方案 | 第22-24页 |
| 3.4.2 基于正弦信号激励的流体电阻测量方案 | 第24-25页 |
| 3.4.3 井下仪器姿态的检测 | 第25-27页 |
| 3.5 仪器的基本工作时序 | 第27-28页 |
| 3.6 与地面仪器通信的数据接口定义 | 第28-30页 |
| 3.7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 第4章 基于双极性脉冲激励的流体电阻检测方案的实现 | 第32-40页 |
| 4.1 电路的总体设计 | 第32页 |
| 4.2 激励源模块设计 | 第32-33页 |
| 4.3 多路复用与多路分配电路设计 | 第33-34页 |
| 4.4 电阻检测模块设计 | 第34-37页 |
| 4.4.1 电压/电流检测电路 | 第35页 |
| 4.4.2 采样保持电路及控制时序 | 第35-36页 |
| 4.4.3 ADC接口的前端电路 | 第36-37页 |
| 4.5 数字化电路及控制时序的设计 | 第37-39页 |
| 4.5.1 数字化电路及ADC接口时序设计 | 第37-39页 |
| 4.5.2 通道数据采集时序设计 | 第39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5章 基于正弦信号激励的流体电阻检测方案的实现 | 第40-54页 |
| 5.1 电路的总体设计 | 第40页 |
| 5.2 AD5933电路的设计 | 第40-43页 |
| 5.2.1 AD5933芯片介绍 | 第41-43页 |
| 5.2.2 AD5933时钟电路设计 | 第43页 |
| 5.3 AD5933调理电路设计 | 第43-46页 |
| 5.3.1 发射级驱动电路设计 | 第44-45页 |
| 5.3.2 接收级调理电路设计 | 第45-46页 |
| 5.4 数字化控制流程及时序的设计 | 第46-53页 |
| 5.4.1 AD5933数字接口及时序设计 | 第46-48页 |
| 5.4.2 AD5933控制流程设计 | 第48-52页 |
| 5.4.3 通道数据采集时序设计 | 第52-53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6章 测试结果及分析 | 第54-67页 |
| 6.1 单元模块功能测试 | 第54-56页 |
| 6.1.1 通道选择模块测试 | 第54页 |
| 6.1.2 电阻检测电路测试 | 第54-56页 |
| 6.2 整机性能测试 | 第56-65页 |
| 6.2.1 实验平台 | 第56-57页 |
| 6.2.2 零矿化度下持水率测量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7-62页 |
| 6.2.3 不同矿化度下持水率测量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 6.3 两种电阻检测方案的对比 | 第65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个人简介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