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本文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9页 |
·本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 第9-10页 |
·本文研究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0页 |
·本文预期的论文进展和成果 | 第10-14页 |
第2章 陕南地域风格下的汉中端公文化 | 第14-23页 |
·陕南地域特色 | 第14-15页 |
·陕南文化的多元性 | 第15-17页 |
·开放文化的多样性 | 第16页 |
·厚道本质的享乐性 | 第16-17页 |
·保守环境的封闭性 #10. | 第17页 |
·陕南端公文化的巫祀性 | 第17-20页 |
·原始宗教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傩戏的发展 | 第18页 |
·陕南端公戏中音乐及舞蹈的巫祀性 | 第18-19页 |
·陕南端公戏的内容与形式的宗教意义 | 第19-20页 |
·陕南端公文化的神秘性 | 第20-23页 |
第3章 陕南端公舞蹈独有的表演内容及形式 | 第23-28页 |
·陕南端公及端公舞蹈的内容及其性质 | 第23-25页 |
·端公的概念 | 第23-24页 |
·陕南端公舞蹈的概念及其性质 | 第24-25页 |
·陕南端公舞蹈表演的形式 | 第25-28页 |
·表演形式之一——上坛(文坛) | 第26页 |
·表演形式之二——下坛(武坛) | 第26-28页 |
第4章 陕南端公舞蹈的特征 | 第28-44页 |
·以"羊角鼓,羊皮鼓……"为例的端公舞蹈 | 第28-40页 |
·原始征战的痕迹 | 第36-37页 |
·扭胯摆臀的特点 | 第37-38页 |
·击鼓为主,鼓舞结合 | 第38-39页 |
·与祭祀相结合 | 第39-40页 |
·端公舞蹈的其他表演形式 | 第40-44页 |
·端公戏 | 第40-41页 |
·无套路的端公舞蹈动作 | 第41-44页 |
第5章 陕南端公舞蹈文化的遗存、功能及保护 | 第44-52页 |
·"端公"舞蹈是驱傩的遗存 | 第44-46页 |
·陕南端公舞蹈文化的功能 | 第46页 |
·教育感化功能 | 第46页 |
·娱人娱神功能 | 第46页 |
·市场经济功能 | 第46页 |
·陕南端公舞蹈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第46-52页 |
·积极抢救继承、构建保护计划 | 第47-49页 |
·实施保护措施、探其新兴发展 | 第49-52页 |
结束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