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PO市场承销商行为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7页 |
1 引言 | 第17-24页 |
·选题背景 | 第17-18页 |
·选题依据 | 第18-19页 |
·近年来国内公司上市数量急速增加 | 第18页 |
·IPO市场定价偏高,二级市场投资者过度乐观 | 第18页 |
·承销商IPO发行申请须更加慎重 | 第18-19页 |
·承销商中介功能面临考验 | 第19页 |
·选题意义 | 第19-20页 |
·研究内容简要介绍 | 第20-23页 |
·写作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20-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创新点 | 第23页 |
·不足之处 | 第23-2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4-38页 |
·国外文献 | 第24-31页 |
·关于承销商与发行人相互选择问题的研究 | 第24-25页 |
·关于承销商信息中介能力的研究 | 第25页 |
·关于承销商声誉的研究 | 第25-28页 |
·关于承销商IPO新股配售问题的研究 | 第28-30页 |
·关于承销商稳定价格(托市)的研究 | 第30-31页 |
·国内文献 | 第31-36页 |
·关于承销商IPO新股定价的研究 | 第31页 |
·关于承销商声誉的研究 | 第31-34页 |
·关于承销商与各市场主体博弈的研究 | 第34页 |
·承销商托市行为研究 | 第34-35页 |
·其它研究 | 第35-36页 |
·文献中存在的不足 | 第36-38页 |
·结论有待统一 | 第36-37页 |
·研究的传承性和系统性不够 | 第37页 |
·理论研究有待创新突破 | 第37-38页 |
3 IPO市场承销商行为的理论分析 | 第38-60页 |
·本文承销商定义及写作范围的界定 | 第38页 |
·我国承销商基本情况 | 第38-40页 |
·我国承销商分类标准 | 第38-39页 |
·我国券商数量及上市情况 | 第39-40页 |
·承销商及发行人的选择行为 | 第40-45页 |
·承销商对上市公司的选择行为 | 第41-42页 |
·上市公司对承销商的选择行为 | 第42页 |
·保荐代表人的行为 | 第42-43页 |
·承销商的定价预期及定价决策 | 第43-45页 |
·承销商在IPO市场中的地位 | 第45-47页 |
·承销商是我国IPO市场的神经中枢 | 第45页 |
·承销商是众多拟上市企业追逐的对象 | 第45-46页 |
·承销商具有选择IPO股票发行价格的主动权 | 第46页 |
·承销商的IPO定价直接影响着资本市场的效率 | 第46-47页 |
·承销商在IPO市场的功能 | 第47-51页 |
·沟通信息,提高市场效率 | 第47-48页 |
·公司价值发现 | 第48页 |
·稳定IPO股票短期价格 | 第48-50页 |
·对IPO企业质量的公信宣示 | 第50-51页 |
·承销商行为的制度约束 | 第51-60页 |
·管理体制的改进 | 第51-53页 |
·承销制度对承销商从业资格的约束 | 第53页 |
·承销制度对承销商运营资本的约束 | 第53页 |
·承销制度对承销商从业行为的约束 | 第53-58页 |
·承销制度对承销业务中损失赔偿、责任追究的规定 | 第58-60页 |
4 承销商在IPO市场业务对象的选择与业务风格 | 第60-86页 |
·相关文献简述 | 第60-63页 |
·关于承销商选择业务对象的文献 | 第60-62页 |
·关于承销商业务风格的文献 | 第62-63页 |
·IPO主承销商的业务对象选择分析 | 第63-70页 |
·研究内容 | 第63页 |
·研究数据来源及选择的窗口期 | 第63-64页 |
·实证一 | 第64-70页 |
·承销商业务风格与特点 | 第70-83页 |
·实证方法与内容 | 第71-72页 |
·实证思路 | 第72-73页 |
·参与实证样本及变量解释 | 第73-75页 |
·实证二 | 第75-83页 |
·简要总结 | 第83-86页 |
·关于业务对象选择的结论 | 第83页 |
·关于承销商业务风格的简要结论 | 第83-86页 |
5 承销商IPO定价的公司信息含量 | 第86-103页 |
·相关文献简述 | 第87-88页 |
·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 第88-91页 |
·研究方法及步骤 | 第88-89页 |
·样本选择 | 第89页 |
·自变量及控制变量的选取 | 第89-91页 |
·实证 | 第91-100页 |
·回归方程的调整 | 第91-92页 |
·承销商IPO定价中公司经营信息的含量 | 第92-100页 |
·简要结论 | 第100-103页 |
·发行制度的变革短期内影响承销商发行定价 | 第101页 |
·承销商IPO发行定价在不同板块信息含量不同 | 第101页 |
·承销商发行定价对股权结构比较敏感 | 第101-102页 |
·牛熊市对承销商选择定价影响较大 | 第102-103页 |
6 承销商特征对IPO定价的影响 | 第103-113页 |
·相关文献简述 | 第103页 |
·实证思路 | 第103-104页 |
·实证方法与内容 | 第103-104页 |
·样本与变量 | 第104页 |
·实证 | 第104-112页 |
·主成分回归结果 | 第104-106页 |
·残差分析 | 第106-107页 |
·自变量Spearman相关性检验 | 第107-108页 |
·实证分析 | 第108-112页 |
·简要结论 | 第112-113页 |
7 承销商IPO定价的心理锚定及锚值弱化 | 第113-132页 |
·资本市场中锚定现象的特征及分类 | 第113-116页 |
·锚定及锚定行为的定义 | 第113-114页 |
·锚定产生的前提 | 第114-115页 |
·锚定现象的特征 | 第115页 |
·锚定现象的分类 | 第115-116页 |
·资本市场锚定调整的表现形式 | 第116-118页 |
·相关文献简述 | 第118-120页 |
·锚定实证的主要方法 | 第120-121页 |
·承销商发行定价对市盈率、市净率的锚定检验 | 第121-127页 |
·对市盈率锚定的检验 | 第122-124页 |
·对于市净率锚定实证 | 第124-127页 |
·锚定的紧密性检验 | 第127页 |
·承销商发行定价的锚值弱化实证 | 第127-130页 |
·各板块对市盈率固定锚值的弱化现象 | 第128-129页 |
·各板块对市净率固定锚值的弱化现象 | 第129-130页 |
·简要结论 | 第130-132页 |
·关于锚定现象的结论 | 第130-131页 |
·关于锚值弱化现象的结论 | 第131-132页 |
8 承销商在IPO过程中的上市包装行为 | 第132-147页 |
·相关文献简述 | 第132-134页 |
·本文对上市包装的定义及分析 | 第134-137页 |
·上市包装定义 | 第134页 |
·上市包装的成因及包装方法 | 第134-135页 |
·上市包装的的主要结果及表现 | 第135-137页 |
·实证构思 | 第137-139页 |
·样本选择及处理情况 | 第137-138页 |
·变量构建 | 第138-139页 |
·实证 | 第139-145页 |
·样本分析 | 第139-140页 |
·承销商与IPO上市包装 | 第140-142页 |
·未考虑控制变量时包装产生的价格高估水平 | 第142-144页 |
·考虑控制变量时包装产生的价格高估水平 | 第144-145页 |
·简要结论 | 第145-147页 |
9 结论及建议 | 第147-157页 |
·结论 | 第147-150页 |
·制度变动对承销商行为的影响 | 第147页 |
·关于承销商的业务对象选择 | 第147-148页 |
·关于承销商的定价行为 | 第148-149页 |
·关于承销商的包装行为 | 第149页 |
·关于承销商业务风格 | 第149-150页 |
·当前IPO市场存在的隐忧 | 第150-152页 |
·市盈率节节攀升 | 第150-151页 |
·承销商对上市公司的包装影响了市场效率 | 第151页 |
·锚定攀比成为双刃剑 | 第151页 |
·部分承销商投机性明显 | 第151-152页 |
·改进我国IPO市场承销商行为的建议 | 第152-157页 |
·继续深入推进IPO定价市场化 | 第152页 |
·对于承销商监管重心后移 | 第152页 |
·定价规则变动不宜过频 | 第152-153页 |
·推进承销方式多样化 | 第153页 |
·拉开承销商在市场中的级差待遇 | 第153-154页 |
·进一步规范承销商行为 | 第154-157页 |
在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157-158页 |
附录 | 第158-164页 |
参考文献 | 第164-177页 |
后记 | 第177-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