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的发展状况 | 第14-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带竖缝及金属阻尼器的混凝土剪力墙低周反复试验 | 第18-31页 |
2.1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 第18-23页 |
2.1.1 试件的设计 | 第18-21页 |
2.1.2 试件的制作 | 第21-23页 |
2.2 试件的材料力学性能 | 第23-24页 |
2.2.1 钢筋的材料力学性能 | 第23页 |
2.2.2 混凝土的材料力学性能 | 第23-24页 |
2.2.3 阻尼器的材料力学性能 | 第24页 |
2.3 试验方案及测试内容 | 第24-27页 |
2.3.1 加载装置 | 第24-25页 |
2.3.2 加载制度 | 第25-26页 |
2.3.3 测试内容与测点布置 | 第26-27页 |
2.4 试验过程和破坏形态 | 第27-31页 |
2.4.1 DX-1 试件 | 第27-28页 |
2.4.2 DY-1 试件 | 第28-29页 |
2.4.3 DX-2 试件 | 第29-30页 |
2.4.4 DY-2 试件 | 第30-31页 |
第3章 带竖缝及金属阻尼器剪力墙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1-45页 |
3.1 试件的破坏机理分析 | 第31-32页 |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2-44页 |
3.2.1 荷载和位移分析 | 第32-33页 |
3.2.2 滞回曲线 | 第33-37页 |
3.2.3 骨架曲线比较分析 | 第37-40页 |
3.2.4 延性分析 | 第40-41页 |
3.2.5 刚度退化及其研究规律 | 第41-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带竖缝及金属阻尼器的混凝土剪力墙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45-63页 |
4.1 剪力墙结构计算模型 | 第45-46页 |
4.1.1 等效连续化法 | 第45页 |
4.1.2 等效离散化法 | 第45页 |
4.1.3 半解析半数值法 | 第45-46页 |
4.2 ABAQUS有限元分析概述 | 第46-53页 |
4.2.1 ABAQUS总体介绍 | 第46页 |
4.2.2 ABAQUS的主要模块 | 第46-47页 |
4.2.3 ABAQUS的主要分析功能 | 第47-48页 |
4.2.4 混凝土的本构关系 | 第48-49页 |
4.2.5 钢筋的本构关系 | 第49页 |
4.2.6 阻尼器的本构关系 | 第49-50页 |
4.2.7 破坏准则 | 第50-51页 |
4.2.8 单元类型的选择以及网格的划分 | 第51-53页 |
4.3 钢筋混凝土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 第53-56页 |
4.3.1 模型中材料参数的确定 | 第53页 |
4.3.2 边界条件与荷载 | 第53-54页 |
4.3.3 混凝土开裂后裂缝的处理 | 第54-55页 |
4.3.4 计算收敛问题 | 第55-56页 |
4.4 有限元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56-61页 |
4.4.1 裂缝发展及破坏形态分析 | 第56-60页 |
4.4.2 荷载—位移骨架曲线的对比分析 | 第60-61页 |
4.5 ABAQUS分析结果与试验误差分析 | 第61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5章 带竖缝及金属阻尼器剪力墙耗能能力与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63-76页 |
5.1 耗能能力与耗能机理分析 | 第63-65页 |
5.2 带竖缝及金属阻尼器剪力墙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72页 |
5.2.1 混凝土强度 | 第65-68页 |
5.2.2 竖缝布置 | 第68-70页 |
5.2.3 轴压比 | 第70-72页 |
5.3 承载力研究 | 第72-75页 |
5.3.1 金属阻尼器的受力 | 第72-73页 |
5.3.2 剪力墙分析模型 | 第73-74页 |
5.3.3 最大承载力的初步探讨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结论 | 第76-77页 |
6.2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 第82-83页 |
学术论文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