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理论的变电站选址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1 基于数学思路的方法 | 第10页 |
1.2.2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方法 | 第10页 |
1.2.3 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方法 | 第10-11页 |
1.2.4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 | 第11页 |
1.3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1.3.1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2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2 变电站选址评价指标体系 | 第13-18页 |
2.1 概述 | 第13页 |
2.2 变电站选址原则 | 第13-15页 |
2.3 变电站选址评价指标体系 | 第15-17页 |
2.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 第15页 |
2.3.2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 第15-16页 |
2.3.3 评价指标体系 | 第16-1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3 灰色系统理论 | 第18-22页 |
3.1 灰色系统基本概念 | 第18页 |
3.2 灰色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3.2.1 灰色系统理论的构成 | 第19页 |
3.3 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3.3.1 概述 | 第19-20页 |
3.3.2 灰色关联分析法运算过程 | 第20-2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4 基于常规方法的变电站选址分析 | 第22-36页 |
4.1 概况 | 第22-23页 |
4.1.1 变电站建设必要性 | 第22-23页 |
4.1.2 龙王庄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规模 | 第23页 |
4.1.3 设计范围 | 第23页 |
4.2 站址选择 | 第23-24页 |
4.2.1 地理位置 | 第23-24页 |
4.3 交通运输 | 第24页 |
4.4 进站道路 | 第24页 |
4.5 大件运输 | 第24页 |
4.6 站址区域概况 | 第24-26页 |
4.6.1 水文条件 | 第24-25页 |
4.6.2 气象资料 | 第25-26页 |
4.7 工程地质 | 第26-34页 |
4.7.1 区域场地稳定性评价 | 第26-29页 |
4.7.2 地基土地质特征 | 第29-30页 |
4.7.3 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 | 第30-31页 |
4.7.4 地下水条件 | 第31-32页 |
4.7.5 不良地质作用 | 第32页 |
4.7.6 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 第32-33页 |
4.7.7 土方平衡及防洪排水 | 第33-34页 |
4.8 污秽等级 | 第34页 |
4.9 站址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 第34-36页 |
5 基于灰色理论的选址分析 | 第36-41页 |
5.1 选址评价值 | 第36页 |
5.2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排序 | 第36-4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1-42页 |
6.1 结论 | 第41页 |
6.2 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