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一、绪论 | 第10-23页 |
(一)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理论基础及相关核心概念 | 第12-15页 |
1.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2.相关核心概念 | 第13-15页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0页 |
1.国外有关大学生基层就业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2.国内有关大学生基层就业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3.已有研究存在不足 | 第20页 |
(四)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0-23页 |
1.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二、当前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现状 | 第23-29页 |
(一) 大学生基层就业意愿现状 | 第23-25页 |
1.大学生基层就业认可渐趋务实 | 第23-24页 |
2.大学生基层扎根意识不强 | 第24-25页 |
(二) 大学生基层就业工作现状 | 第25-29页 |
1.基层就业人数不足 | 第25-26页 |
2.基层就业大学生流失现象凸显 | 第26-27页 |
3.基层就业大学生工作积极性低 | 第27-29页 |
三、大学生基层就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9-46页 |
(一) 激励主体层面的问题 | 第29-36页 |
1.偏重政府主导 | 第29-30页 |
2.高校激励体系缺失 | 第30-34页 |
3.基层用人单位激励体系缺失 | 第34-36页 |
(二) 激励客体层面的问题 | 第36-37页 |
1.择业观问题 | 第36-37页 |
2.素质缺位 | 第37页 |
(三) 激励方式层面的问题 | 第37-41页 |
1.偏重许钱的物质激励方式 | 第39-40页 |
2.参与激励方式未得到充分重视 | 第40-41页 |
(四) 激励环境层面的问题 | 第41-46页 |
1.政策导向的偏差 | 第42-43页 |
2.社会舆论氛围缺失,社会认可度低 | 第43-44页 |
3.历史文化要素的缺失 | 第44-46页 |
四、完善大学生基层就业激励机制 | 第46-53页 |
(一) 政府自上而下顶层设计 | 第46-47页 |
1.继续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 | 第46页 |
2.健全基层就业大学生的后续发展制度 | 第46-47页 |
(二) 学校过程把关自主改革 | 第47-49页 |
1.面向基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教学 | 第47-48页 |
2.加强高校针对基层就业指导建设 | 第48页 |
3.重视学生社会实践 | 第48-49页 |
(三) 基层用人单位自下而上实践弥合 | 第49页 |
1.发挥能动性,加大宣传力度 | 第49页 |
2.建立用人育人长效机制 | 第49页 |
3.加大各项政策待遇落实力度 | 第49页 |
(四) 引导大学生由内而外自我激励 | 第49-50页 |
1.着力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端正就业心态 | 第49-50页 |
2.多管齐下提高大学生基层就业能力,适应基层就业需求 | 第50页 |
(五) 协调互动,全面动员,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 第50-53页 |
1.各激励主体各司其职,通力合作 | 第50-51页 |
2.加强宣传,深化全社会对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认识 | 第51页 |
3.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大学生基层就业,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