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6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8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6-18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8-19页 |
1.4.1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页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鄱湖之窗”旅游度假区项目融资模式案例介绍 | 第19-26页 |
2.1 “鄱湖之窗”旅游度假区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2.1.1 旅游度假区项目主体 | 第19页 |
2.1.2 旅游度假区项目规模 | 第19-20页 |
2.1.3 旅游度假区项目区位 | 第20页 |
2.2 旅游度假区项目融资现状 | 第20-23页 |
2.2.1 旅游度假区项目融资主体 | 第21页 |
2.2.2 旅游度假区项目目前融资方式 | 第21-22页 |
2.2.3 旅游度假区项目融资风险控制 | 第22-23页 |
2.3 “鄱湖之窗”旅游度假区项目融资特点 | 第23-26页 |
2.3.1 以股权融资为主 | 第23页 |
2.3.2 利用了多种融资渠道 | 第23-24页 |
2.3.3 充分考虑公司所处周期 | 第24-26页 |
3 “鄱湖之窗”旅游度假区项目融资模式案例分析 | 第26-35页 |
3.1 “鄱湖之窗”旅游度假区项目融资模式选择因素分析 | 第26-30页 |
3.1.1 内部融资满足前期启动资金需要 | 第27-28页 |
3.1.2 股权融资引进战略投资者 | 第28-29页 |
3.1.3 债权融资降低股东控制权削弱风险 | 第29-30页 |
3.2 “鄱湖之窗”旅游度假区项目融资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0-33页 |
3.2.1 融资主体单一 | 第31页 |
3.2.2 融资方式传统 | 第31-32页 |
3.2.3 缺乏融资引导机制 | 第32-33页 |
3.3 “鄱湖之窗”旅游度假区项目融资可持续性分析 | 第33-35页 |
3.3.1 融资主体角度 | 第33页 |
3.3.2 融资方式角度 | 第33-34页 |
3.3.3 融资引导机制角度 | 第34-35页 |
4 优化“鄱湖之窗”旅游度假区项目融资模式的建议 | 第35-42页 |
4.1 完善融资主体体系 | 第35-38页 |
4.1.1 组建专门融资决策机构 | 第35页 |
4.1.2 政府主导,多元化融资主体 | 第35-36页 |
4.1.3 完善旅游项目开发主体信用担保体系 | 第36-38页 |
4.2 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 | 第38-41页 |
4.2.1 充分利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等渠道 | 第38页 |
4.2.2 采用项目融资方式 | 第38-39页 |
4.2.3 使用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 | 第39-40页 |
4.2.4 产业投资基金 | 第40-41页 |
4.3 健全融资引导机制 | 第41-42页 |
4.3.1 加强融资引导功能 | 第41页 |
4.3.2 加强融资服务功能 | 第41-42页 |
5 总结和展望 | 第42-44页 |
5.1 总结 | 第42-43页 |
5.2 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