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2.1 国内的研究状况 | 第11-16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思路、框架及方法 | 第19-20页 |
1.3.1 研究思路及框架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 | 第21-27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21-23页 |
2.1.1“互联网+ | 第21页 |
2.1.2 政务服务 | 第21-22页 |
2.1.3“互联网+”政务服务 | 第22-23页 |
2.1.4 城市社区 | 第23页 |
2.2 基础理论 | 第23-27页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3-25页 |
2.2.2 整体性治理理论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城市社区政务服务的现状及问题——以南宁市社区为例 | 第27-42页 |
3.1 南宁市典型社区基本调研概况 | 第27-28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27-28页 |
3.1.2 问卷样本构成 | 第28页 |
3.2 南宁市典型社区政务服务的基本现状 | 第28-33页 |
3.2.1 南宁市典型社区基本状况简介 | 第29页 |
3.2.2 南宁市典型社区政务服务现行主要做法 | 第29-30页 |
3.2.3 南宁市典型社区政务服务现状 | 第30-33页 |
3.3 南宁市社区政务服务现存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3-42页 |
3.3.1 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居民满意度低 | 第33-35页 |
3.3.2 思想观念转变不足,政务服务质量低 | 第35-37页 |
3.3.3 政府服务主动性差,服务效果不明显 | 第37-40页 |
3.3.4 网络平台参差不齐,安全隐患成难题 | 第40-42页 |
第四章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优化政务服务的对策建议 | 第42-52页 |
4.1 坚持人本理念,服务向基层延伸 | 第42-45页 |
4.1.1 以治理理念为指引,升级政务中心服务建设 | 第43页 |
4.1.2 以包容信任为理念,尊重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服务 | 第43-44页 |
4.1.3 以用户思维为导向,提升移动客户端政务体验 | 第44-45页 |
4.2 发挥政府能动性作用,优化政务服务机制建设 | 第45-47页 |
4.2.1 完善责任机制建设,成立政务服务领导小组 | 第45-46页 |
4.2.2 整合硬件及软件资源,打造合作服务基础 | 第46页 |
4.2.3 建立奖惩和监督机制,优化网站政务服务 | 第46-47页 |
4.3 推进网上服务建设,提升网上办事能力 | 第47-50页 |
4.3.1 加快推进智能化政务服务,由被动等待向主动服务转变 | 第47-48页 |
4.3.2 政务中心服务自助化,由中心集约向基层自助转变 | 第48-49页 |
4.3.3 政务服务办事移动化,由固定站点服务向无地点转变 | 第49-50页 |
4.4 加强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安全防范水平 | 第50-52页 |
4.4.1 完善基层制度,促进基层社区政务服务法治化 | 第50页 |
4.4.2 全方位加强宣传,提高公众信息保护意识 | 第50-51页 |
4.4.3 加强平台监管,减少信息数据风险 | 第51-52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2-53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3-54页 |
附表1: 南宁市社区政务服务居民满意度调查问卷 | 第54-58页 |
附表2: 访谈记录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