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引言 | 第11-15页 |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二、文献综述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第一章 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的初步解读 | 第15-25页 |
| 一、“为夫妻共同生活”之用途规则 | 第15-17页 |
| (一)用途规则之规范解读 | 第15-16页 |
| (二)用途规则之学理质疑 | 第16-17页 |
| 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之时间推定规则 | 第17-19页 |
| (一)时间推定规则之规范解读 | 第17-18页 |
| (二)时间推定规则之学理困惑 | 第18-19页 |
| 三、夫妻日常家事代理规则 | 第19-21页 |
| (一)夫妻日常家事代理规则之规范解读 | 第19-20页 |
| (二)夫妻日常家事代理规则之局限 | 第20-21页 |
| 四、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中的排除规则 | 第21-23页 |
| (一)排除规则之规范解读 | 第21-22页 |
| (二)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中排除规则之检视 | 第22-23页 |
| 五、小结 | 第23-25页 |
| 第二章 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之司法实践现状考察 | 第25-36页 |
| 一、司法实践现状综述 | 第25-30页 |
| (一)样本选取与说明 | 第25-26页 |
| (二)夫妻共同债务案件的案由统计与分析 | 第26-27页 |
| (三)二审上诉成功率分析与说明 | 第27-28页 |
| (四)判决援引法律依据的统计与分析 | 第28-29页 |
| (五)信用卡债务案件和特殊身份人之间的借贷案件 | 第29-30页 |
| 二、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之司法适用难题及原因分析 | 第30-34页 |
| (一)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的适用不明确 | 第30-32页 |
| (二)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间存在冲突 | 第32-33页 |
| (三)规则背后的立法价值模糊不清 | 第33-34页 |
| (四)举证责任分配不公 | 第34页 |
| 三、小结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解决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认定问题的基本路径 | 第36-46页 |
| 一、确定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法理基础 | 第36-39页 |
| (一)关注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中的利益平衡 | 第36-37页 |
| (二)明确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中的价值取向 | 第37-38页 |
| (三)适应夫妻财产制度的新趋势 | 第38-39页 |
| 二、确定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的适用层次 | 第39-42页 |
| (一)先排除夫妻双方合意举债之情形 | 第39页 |
| (二)优先适用夫妻日常家事代理规则 | 第39-41页 |
| (三)用途规则为主、时间推定规则为辅 | 第41-42页 |
| 三、合理分配举证责任 | 第42-46页 |
| (一)举证责任分配之重要性 | 第42-43页 |
| (二)确定举证责任分配之标准 | 第43-44页 |
| (三)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中具体举证责任分配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的具体建议 | 第46-53页 |
| 一、细化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制度的相关规则 | 第46-48页 |
| (一)我国日常家事代理权制度之缺失 | 第46-47页 |
| (二)细化我国日常家事代理权规则之建议 | 第47-48页 |
| 二、确定夫妻约定财产制下共同债务之认定规则 | 第48-51页 |
| (一)我国夫妻约定财产制对夫妻共同债务认定之规范缺失 | 第48-49页 |
| (二)解决夫妻约定财产制下夫妻共同债务认定障碍之方案 | 第49-51页 |
| 三、确定分居期间夫妻共同债务之认定规则 | 第51-53页 |
| (一)我国夫妻分居制度之缺失 | 第51页 |
| (二)确立分居期间夫妻共同债务之认定规则的具体建议 | 第51-53页 |
| 结论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