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一、绪论 | 第8-15页 |
(一)研究缘由 | 第8-9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国外研究综述 | 第9页 |
2.国内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2页 |
(四)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2-13页 |
1.研究思路 | 第12页 |
2.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五)研究框架 | 第13-15页 |
二、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思想的演进逻辑 | 第15-21页 |
(一)《莱茵报》时期:公共管理思想的理性主义取向 | 第15-16页 |
(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公共管理思想的唯物主义转向 | 第16页 |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公共管理思想的系统形成 | 第16-17页 |
(四)《共产党宣言》:公共管理思想的日臻成熟 | 第17-18页 |
(五)《法兰西内战》:公共管理思想的丰富与发展 | 第18-19页 |
(六)《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公共管理思想的完善与深化 | 第19-21页 |
三、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1-36页 |
(一)公共管理的产生及其本质特征 | 第21-24页 |
1.原始社会是公共管理的发轫时期 | 第21页 |
2.市民社会决定和制约国家及其公共管理的产生 | 第21-22页 |
3.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是公共管理产生的最初动因 | 第22-23页 |
4.民主性、公共性、自治性是公共管理的本质特征 | 第23-24页 |
(二)公共管理的异化 | 第24-28页 |
1.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是公共管理异化的根源 | 第24-25页 |
2.国家公共管理是公共管理异化的具体形态 | 第25页 |
3.国家成为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公共管理异化的实质 | 第25-26页 |
4.政治性与社会性是公共管理异化的双重体现 | 第26-28页 |
(三)公共管理的“复归” | 第28-36页 |
1.实现国家向社会回归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28-29页 |
2.无产阶级专政开辟了公共管理过渡性回归的现实道路 | 第29-30页 |
3.巴黎公社的民主试验是实现公共管理复归的重要实践资源 | 第30-34页 |
4.“自由人联合体”将实现公共管理的完全复归 | 第34-36页 |
四、马克思主义公共管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36-51页 |
(一)坚持社会主义公共管理本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 第36-41页 |
1.着重完善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第36-38页 |
2.坚持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 第38-39页 |
3.党依宪执政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保障 | 第39-41页 |
(二)着重践行公共服务职能,防止公共管理异化 | 第41-47页 |
1.厘清政府市场关系,明确政府职能范围 | 第41-42页 |
2.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优先保障改善民生 | 第42-43页 |
3.构建服务型政府,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 第43-47页 |
(三)发展社会协同治理,实现公共管理“复归” | 第47-51页 |
1.实现“政社归位,协同共治”治理理念的创新发展 | 第47-48页 |
2.加强社会协同治理主体建设,提升其政治参与能力 | 第48-49页 |
3.完善社会协同治理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实践体系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