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代孕亲子关系认定的提出 | 第9-16页 |
1.1 代孕的基础问题 | 第9-11页 |
1.1.1 代孕的定义 | 第9-10页 |
1.1.2 代孕的分类 | 第10-11页 |
1.2 代孕的现状 | 第11-12页 |
1.2.1 立法现状 | 第11页 |
1.2.2 实践现状 | 第11-12页 |
1.3 代孕合法化的理论基础 | 第12-16页 |
1.3.1 人权基础——生育权的保障 | 第12-13页 |
1.3.2 法理基础——公平正义的内在要求 | 第13页 |
1.3.3 民法基础——违背公序良俗的辩驳 | 第13-16页 |
2 代孕亲子关系认定面临的挑战 | 第16-20页 |
2.1 传统亲子关系的认定 | 第16-17页 |
2.1.1 传统民法对亲子关系的认定 | 第16页 |
2.1.2 婚生子女的认定规则 | 第16-17页 |
2.2 传统亲子关系的认定面临的挑战 | 第17-20页 |
2.2.1 代孕对“分娩者为母”原则的冲击 | 第17-18页 |
2.2.2 代孕对婚生子女推定制度的冲击 | 第18页 |
2.2.3 代孕对婚生子女否认制度的冲击 | 第18-20页 |
3 比较法视野下代孕亲子关系认定的考察与借鉴 | 第20-33页 |
3.1 英美法系国家对代孕亲子关系的认定 | 第20-22页 |
3.1.1 英国——首开世界之先河 | 第20-21页 |
3.1.2 美国各州——各有千秋 | 第21-22页 |
3.2 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对代孕亲子关系的认定 | 第22-25页 |
3.2.1 德国——严谨以对 | 第22-23页 |
3.2.2 法国——强硬禁止 | 第23-24页 |
3.2.3 中国台湾地区——跌宕起伏 | 第24-25页 |
3.3 对域外法学说的归纳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33页 |
3.3.1 域外各国及地区对代孕亲子关系认定所采学说的分析 | 第25-28页 |
3.3.2 选择模式下应综合考量的因素 | 第28-29页 |
3.3.3 我国所采学说的选择 | 第29-31页 |
3.3.4 对我国代孕亲子关系认定的立法启示 | 第31-33页 |
4 我国代孕亲子关系认定规则的构建 | 第33-40页 |
4.1 代孕亲子关系认定应遵循的原则 | 第33-35页 |
4.1.1 有限使用原则 | 第33页 |
4.1.2 非商业化原则 | 第33-34页 |
4.1.3 子女最佳利益原则 | 第34-35页 |
4.2 代孕亲子关系的具体认定 | 第35-36页 |
4.2.1 代孕生育中母亲身份的认定 | 第35页 |
4.2.2 代孕生育中父亲身份的认定 | 第35-36页 |
4.3 规范代孕亲子关系认定的建议 | 第36-40页 |
4.3.1 代孕契约的规制 | 第36-38页 |
4.3.2 代孕的严格监管 | 第38-39页 |
4.3.3 明确代孕各方主体的权利与义务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